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学记第十八》原文及赏析
深入理解古代教育智慧,培养现代学习者
- 诗句逐句翻译与解析
-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制裘技艺)
- 始驾者反之,车在马前(驾驭马车技术)
- 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观察并学习三种基本技能)
- 关键词解释与意义
- 良冶之子:品德高尚的青年
- 比物丑类:通过比较万物来认识事物本质
- 三王之祭川也:古代祭祀仪式中对河流的重视
- 务本:注重基础工作重要性
- 古学者实践与观察
- 观察自然界和人类行为
-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 四德学说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 大德不官:道德高尚之人不需官职彰显
- 大道不器:大道无固定形状,不可被局限
- 大信不约:诚信无需契约约束
- 教学相长理念
- 知不足而后自强
- 教然后知困,困则能自勉
- 教学相辅相成
- 社会教化与个人成长关系
-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 学以致用,以德育人
- 总结与反思
- 回顾全文核心思想与启示
- 结合现代社会应用与启示
- 展望未来学习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