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诗句】
学记第十八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译文】
《学记》第十八篇
大学开始教学,以皮弁祭祀蔬菜以示尊重;学习《诗》、《乐》三章,开始学习官职;进人堂上学习鼓瑟,这是继承学业;使用夏刑与冬刑两种刑罚,用以显示威严;在没有确定举行禘祭的日子之前,不去学校视察教学,这是游学;适时观看而不随意发表意见,是保持内心的宁静;年幼的学生只听而不提问,是因为学习不应超越等级。这七点,是教育的大原则。《礼记·学记》说:“所有官员都应首先从事于事务,士人首先树立志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注释】

  1. 大学:指古代的学校。
  2. 皮弁:古代的一种冠帽。祭菜:祭祀用的蔬菜。
  3. 《宵雅》:古代的《诗》篇名。
  4. 官:这里是学习官职的意思。
  5. 鼓箧:指敲打箱箧以教学生。这里比喻传授知识。
  6. 夏楚(cháo):古代的一种用皮绳打的刑罚工具。
  7. 未卜禘(dì)不视学:《易经》“大过”九二:“不出门庭,凶。”孔颖达疏:“今未卜禘日而学,则失其义也。”
  8. 游:游学或游历。
  9. 时观而弗语:时常观看但不随便发言。
  10. 幼者听而弗问:年幼的学生虽然听讲但不发问。
  11. 学不躐(liè)等:学问不能超越自己的等级。
  12. 《兑命》:《尚书·兑命》篇,其中提到要敬重师长,勤勉学习。
  13. 敬孙务时敏:恭敬而勤勉地对待学业和时光。
  14. 厥修乃来:你的修养才能得到提升。
    【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古代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它强调了尊师重道、重视学习、注重道德修养等方面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原则和方法,可以培养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这段文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于教育和学术的高度重视和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