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兵车,出先刃,入后刃,军尚左,卒尚右。宾客主恭,祭祀主敬,丧事主哀,会同主诩。军旅思险,隐情以虞。
燕侍食于君子,则先饭而后已;毋放饭,毋流歠;小饭而亟之;数毋为口容。客自彻,辞焉则止。客爵居左,其饮居右;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羞濡鱼者进尾;冬右腴,夏右鳍;祭膴。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于左。赞币自左,诏辞自右。酌尸之仆,如君之仆。其在车则左执辔右受爵,祭左右轨范乃饮。凡羞有俎者,则于俎内祭。君子不食圂腴。小子走而不趋,举爵则坐祭立饮。凡洗必盥。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凡羞有湇者,不以齐。为君子择葱薤,则绝其本末。羞首者,进喙祭耳。尊者以酌者之左为上尊。尊壶者面其鼻。饮酒者、禨者、醮者,有折俎不坐。未步爵,不尝羞。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麋鹿为菹,野豕为轩,皆聂而不切;麇为辟鸡,兔为宛脾,皆聂而切之。切葱若薤,实之酰以柔之。其有折俎者,取祭肺,反之,不坐;燔亦如之。尸则坐。
少仪第十七
诗句:
乘兵车,出先刃,入后刃,军尚左,卒尚右。宾客主恭,祭祀主敬,丧事主哀,会同主诩。军旅思险,隐情以虞。
译文:
乘坐战车,在前方和后方都装有刀刃,军队中士兵站在右边,而士卒站在左边。在宴会上,主人恭敬,祭祀时庄重,丧事时哀伤,会盟时友善。行军作战考虑的是危险,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以防备意外。
燕侍食于君子,则先饭而后已;毋放饭,毋流歠;小饭而亟之;数毋为口容。客自彻,辞焉则止。客爵居左,其饮居右;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羞濡鱼者进尾;冬右腴,夏右鳍;祭膴。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于左。赞币自左,诏辞自右。酌尸之仆,如君之仆。其在车则左执辔右受爵,祭左右轨范乃饮。凡羞有俎者,则于俎内祭。君子不食圂腴。小子走而不趋,举爵则坐祭立饮。凡洗必盥。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凡羞有湇者,不以齐。为君子择葱薤,则绝其本末。羞首者,进喙祭耳。尊者以酌者之左为上尊。尊壶者面其鼻。饮酒者、禨者、醮者,有折俎不坐。未步爵,不尝羞。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麋鹿为菹,野豕为轩,皆聂而不切;麇为辟鸡,兔为宛脾,皆聂而切之。切葱若薤,实之酰以柔之。其有折俎者,取祭肺,反之,不坐;燔亦如之。尸则坐。
赏析:
《少仪》是古代军事礼仪的文献之一,它主要讲述了军队中的一些礼节和规矩。此诗通过详细描述了出征、宴请、祭祀、丧礼等场景下的各种行为规范,体现了古代军人对礼仪的重视和遵循。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在军队中有着严格的纪律和礼仪要求,无论是出征还是宴请,都遵循着一定的仪式和规则。这种严谨的作风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礼仪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对秩序和规范的尊重。
这首诗还强调了在特定场合下的行为举止,如在宴请时要注意礼貌和尊重客人,在祭祀时要保持庄重和肃穆,这些都是古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基本准则。通过这些规范的行为,古人试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例如,在宴席上,当看到动物的内脏或者新鲜的鱼肉时,都要进行适当的处理,这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这种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之情贯穿在整个诗歌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