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夫礼,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取之阴阳也。丧有四制,变而从宜,取之四时也。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人情也。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知,人道具矣。

其恩厚者,其服重,故为父斩衰三年,以恩制者也。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断恩。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贵贵尊尊,义之大者也。故为君亦斩衰三年,以义制者也。
三日而食,三日而沐,期而练,毁不灭性,不以死伤生也。丧不过三年,苴衰不补,坟墓不培,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终也,以节制者也。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天无二日,土无二主,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一治之地。故父在,为母齐衰期者,见无二尊也。

这首诗是《礼记·丧服四制》的节选,主要讲述了丧服制度的原则和意义。下面将逐句解读并附上赏析:

  1. 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
  • 注解:礼仪的基本精神,体现宇宙万物的本质,遵循四季更替的自然规律,顺应阴阳变化的规律,以及适应人们的情感需求。
  1. 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
  • 注解:批评的人不知道礼仪是如何产生的。
  1. 夫礼,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取之阴阳也。
  • 注解:礼仪分为吉礼和凶礼,两者性质不同,不能混合使用,这是因为它们分别与阴阳(自然界中的光明与阴暗、温暖与寒冷)相关联。
  1. 丧有四制,变而从宜,取之四时也。
  • 注解:在丧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要,可以有不同的丧服制度,这体现了四时变化的特点。
  1. 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人情也。
  • 注解:礼仪中包含了对恩情的重视,对道理的理解,以及对于礼节的尊重,这些都是根据人们的情感和实际情况来决定的。
  1. 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知,人道具矣。
  • 注解:这里的“恩”指仁爱,“理”指正义,“节”指的是礼仪,“权”指的是智慧。这些道德观念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范,体现了人类的道德修养。
  1. 其恩厚者,其服重,故为父斩衰三年,以恩制者也。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断恩。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贵贵尊尊,义之大者也。故为君亦斩衰三年,以义制者也。
  • 注解:由于父亲的恩情深厚,所以丧服要穿得厚重一些。在家庭内部,因为父亲的身份高于儿子,所以应该用更多的孝心来对待;而在家族之外,因为地位尊贵的人应该被尊敬,所以应该用更多的正义来处理。这些都是为了体现礼仪的重要性和尊严。
  1. 三日而食,三日而沐,期而练,毁不灭性,不以死伤生也。丧不过三年,苴衰不补,坟墓不培,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终也,以节制者也。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天无二日,土无二主,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一治之地。故父在,为母齐衰期者,见无二尊也。
  • 注解:丧期不超过三年,穿着麻布的丧服但不进行修补或装饰,坟墓也不进行培土。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弹奏《清商》等乐器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些都是为了控制丧事的规模和节奏,使之符合礼仪的规定。

赏析:
这首诗通过讲述丧服制度的起源、原则及其重要性,展示了儒家礼仪文化中对道德、情感和社会秩序的重视。作者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引导人们遵守道德规范,处理好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关系。同时,通过对丧服的不同规定和对丧事的具体要求,展示了儒家礼仪文化的严谨性和实用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