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丧,衰冠绳缨菅屦,三日而食粥,三月而沐,期十三月而练冠,三年而祥。比终兹三节者,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知者可以观其理焉,强者可以观其志焉。礼以治之,义以正之,孝子弟弟贞妇,皆可得而察焉。
《礼记·丧服四制》:“父母之丧,衰冠绳缨菅屦,三日而食粥,三月而沐,期十三月而练冠,三年而祥。” 比终兹三节者,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知者可以观其理焉,强者可以观其志焉。礼以治之,义以正之,孝子弟弟贞妇,皆可得而察焉。
注释:
- 衰冠、绳缨菅屦:古代丧服的三种颜色和款式。
- 三日而食粥、三月而沐:表示哀痛之情。
- 期十三月而练冠、三年而祥:表明丧事结束。
赏析:
这是一段关于丧服制度的描述。根据这段描述,父母去世后,子女会按照丧服的规定行事,以示哀悼。其中,“衰冠绳缨菅屦”指的是丧服的颜色和款式;“三日而食粥”表示在丧期间要少吃多餐;“三月而沐”则是表示在丧期间要洗头;“期十三月而练冠”意味着在丧期结束后要换上素色的衣服;“三年而祥”表示在丧期满三年之后要举行祭礼。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丧服制度是古代儒家礼仪的一部分,旨在通过丧服的颜色和款式来表达对父母的哀思和尊敬。同时,丧服制度也是对子女孝心的一种考验,通过遵守丧服制度来展示自己的孝心和忠诚。此外,这段描述还提到了一些与丧服相关的具体细节,如饮食起居等方面的变化。这些细节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