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注释】
梁王:指梁惠王。魏婴:梁惠王的名臣。觞(shāng):古代酒器,这里指宴饮。范台:地名,在今河南开封附近。择言:提出忠告的话。昔者:过去的事。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传说中夏禹曾尝过帝女娥皇和女妚的酿酒。帝女:即舜之二妃,娥皇、女妚。仪狄:相传是杜康的母亲,杜康发明了酒。禹:夏朝的第一个君主,名文命,字伯启。进之:献给他。禹饮而甘之:喝得非常高兴。遂疏仪狄:于是疏远了仪狄(杜康)。绝旨酒:禁止杜康造酒。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意思是说,将来一定会有因酗酒而亡国的国君。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名小白,姜姓,吕氏,名小白,字小白,又称东阿王。夜半不嗛(qin):半夜没有吃饱。易牙:春秋时齐国的名厨。煎熬:用油熬煮食物,使肉变嫩。燔炙(fán zhì):把食物放在火上烧。调:调制。五味:指酸甜苦辣咸。进之:献给他。桓公食之而饱:桓公吃了之后感到很满足。至旦不觉:直到天亮也没感到困倦。曰:说。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意思是说,将来一定会有因饮食过度而亡国的国君。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名重耳,字叔虞,晋国开国之君,号为文侯。南之威:南方美女。三月不知肉味。三日不听朝:三天听不到政事的消息。推南之威而远之:推开南方美女,远离朝廷。曰:说。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意思是说,将来一定会有因迷恋女色而亡国的国君。楚王:战国时期楚国的君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登上高高的强台眺望,看到崩山,左看江右看湖,心中喜悦,忘记了死亡的恐惧,就在强台上盟誓而不登台,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意思是说,将来一定会有因为修筑高台、池塘而亡国的国君。主君之尊:指鲁共公。仪狄之酒也:仪狄造酒的故事。主君之味:指鲁共公的美味。易牙之调也:指易牙调味的故事。左右白台而右闾须:白台,宫名。闾须,山名。南威之美也:南威,人名。前夹林而后兰台:前面有树林后面有宫殿。强台之乐也:强台,宫名。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如果有一样东西就足以导致一个国家灭亡。可无戒与!:可以引以为鉴!
【赏析】
此诗借梁惠王宴饮群臣之际,向梁惠王提出了一个关于亡国之君的问题,指出“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最后警告梁惠王“可无戒与”。这其实是对历史上亡国之君的教训的一个总结,也是作者对梁惠王的一种警示,希望梁惠王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全诗语言简练,比喻形象,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