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曰:「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孙腯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

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否!立孙。」

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致丧三年。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方丧三年。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

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许之。入宫而不敢哭。武子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吾许其大而不许其细,何居?」命之哭。

子上之母死而不丧。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曰:「然」。「子之不使白也丧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无所失道;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汲则安能?为汲也妻者,是为白也母;不为汲也妻者,是不为白也母。」故孔氏之不丧出母,自子思始也。

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曰:「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孙腯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 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否!立孙。」    
    
注释:    
- 公仪仲子: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公仪休,因守孝而辞官。    
- 檀弓:是《礼记》中的一篇,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丧服: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一种,用于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 舍其孙而立其子:指在丧事中,选择孙子作为继承人。    
- 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快步走到门右侧的子服伯子面前。    
- 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公仪仲子的行为与古代的礼仪相似。    
- 文王、微子、衍:分别指的是周文王、商末代君主微子和周武王的父亲太王。    
- 子游:孔子的学生之一。    
- 否:否定的回答。    
- 心丧三年:表示对亡者的深切哀悼。    
    
赏析:    
《檀弓上》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的一段对话,涉及到丧礼和继承问题。孔子在这里表达了对继承顺序的重视,认为应当按照传统规则行事。公仪仲子的案例显示了他对古代礼仪的尊重,尽管面临家族内部的矛盾和选择。这段对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家族伦理和社会秩序的强调,同时也反映了孔子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与秩序的关注。此外,通过提及文王、微子、武王及其父亲的故事,增加了历史和文化的深度,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