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死,充充如有穷;既殡,瞿瞿如有求而弗得;既葬,皇皇如有望而弗至。练而慨然,祥而廓然。邾娄复之以矢,盖自战于升陉始也。鲁妇人之髽而吊也,自败于台鲐始也。

南宫绛之妻之姑之丧,夫子诲之髽曰:「尔毋从从尔,尔毋扈扈尔。盖榛以为笄,长尺,而总八寸。」

孟献子禫,县而不乐,比御而不入。夫子曰:「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

有子盖既祥而丝屦组缨。

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

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子路闻之,遂除之。

大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这首诗出自《礼记·檀弓上》,主要讲述了古代礼制中对于丧葬礼仪的规定与执行。诗中的关键词包括:

  1. 始死:指人死后刚开始进行丧事时的状态。
  2. 充充如有穷:形容死者之哀,如同有无穷无尽的悲伤。
  3. 既殡:指人去世后开始下葬。
  4. 瞿瞿如有所求而弗得:形容人在下葬时的悲痛,仿佛在祈求亲人归来。
  5. 练:指祭祀时使用的布帛,这里指举行丧礼。
  6. 慨然:形容悼念之人的心情沉重、悲痛欲绝。
  7. 祥:指祭祀时使用的祭品,这里指举行祭祀。
  8. 邾娄复之以矢:意指用箭来象征性地复仇,这里的“邾娄”是地名,“以矢”表示用箭来表示报仇。
  9. 盖自战于升陉始也:指自从在升陉地区发生战争以来。
  10. 鲁妇人之髽而吊也:指的是鲁国妇女因为某种原因(可能是哀悼)去参加葬礼。
  11. 南宫绛之妻之姑之丧:指南宫绛的妻子的姑姑去世了。
  12. 夫子诲之髽曰:「尔毋从从尔,尔毋扈扈尔」:孔子教导她不要随大流,也不要过于张扬。
  13. 献子禫:指的是孟献子在完成除丧后的宴乐活动。
  14. 县而不乐:形容虽然进行了宴会但心情并不愉悦。
  15. 比御而不入:意即虽然有车马陪同但却没有进入宴席的意思。
  16. 子路:孔子的学生,此处引用其言行。
  17. 畏、厌、溺:三种不参与丧事的行为或心态。
  18. 子路有姊之丧:意思是子路的姐姐去世了。
  19. 可以除之矣:意指已经过了可以解除丧期的时间。
  20. 孔子曰:「何弗除也?」孔子问为何不解除丧期。
  21. 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子路回答说他因兄弟少而不忍心解除丧期。
  22. 孔子曰:「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孔子认为先王制定礼制,遵循礼节的人都会不忍心解除丧期。
  23. 狐死正丘首:比喻仁爱之人,即使死亡也不改初心,保持对他人的仁爱之心。

翻译与赏析

《礼记·檀弓上》原文:    
始死,充充如有穷;既殡,瞿瞿如有求而弗得;既葬,皇皇如有望而弗至。练而慨然,祥而廓然。邾娄复之以矢,盖自战于升陉始也。鲁妇人之髽而吊也,自败于台鲐始也。    
南宫绛之妻之姑之丧,夫子诲之髽曰:「尔毋从从尔,尔毋扈扈尔。盖榛以为笄,长尺,而总八寸。」    
孟献子禫,县而不乐,比御而不入。夫子曰:「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    
有子盖既祥而丝屦组缨。    
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    
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子路闻之,遂除之。    
大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逐句翻译与赏析:

  • 始死,充充如有穷:刚死的人充满悲伤和绝望,好像没有尽头一样。
  • 既殡,瞿瞿如有求而弗得:人死后开始下葬时充满悲痛和急切,好像在寻找亲人归来一样,但没有找到。
  • 既葬,皇皇如有望而弗至:人死后下葬完毕,仍然感到希望亲人能回来却始终未能实现。
  • 练而慨然,祥而廓然:在举行丧礼的时候,人们会感慨并表现出宽广的胸怀。
  • 邾娄复之以矢:用箭象征性地报复。
  • 鲁妇人之髽而吊也,自败于台鲐始也:鲁国的妇女去参加葬礼。
  • 南宫绛之妻之姑之丧,夫子诲之髽:南宫绛的老师教给他的妻子如何去参加丧事。
  • 孟献子禫” :孟献子完成了除丧后的宴乐活动。
  • 孔子既祥 :孔子已经完成了丧服的除治仪式。
  • 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经过五天无法弹琴,经过十天才能弹奏出乐曲。
  • 有子盖既祥而丝屦组缨:有子在除丧后穿上了丝制的鞋子和系有彩带的帽子。
  • 死而不吊者有三:畏、厌、溺:有三类人死后不去参加丧礼:恐惧、厌恶和溺水。
  • 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 :子路的姐姐去世了。
  • 孔子曰:「何弗除也?」 :孔子询问为何不除去丧服。
  • 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 :子路回答说他因为兄弟少而不忍心解除丧服。
  • 孔子曰:「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弗忍也。」 :孔子认为先王制定礼制,遵守礼节的人都不忍心解除丧服。
  • 狐死正丘首:比喻仁爱之人,即使死亡也不改初心,保持对他人的仁爱之心。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