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死,充充如有穷;既殡,瞿瞿如有求而弗得;既葬,皇皇如有望而弗至。练而慨然,祥而廓然。邾娄复之以矢,盖自战于升陉始也。鲁妇人之髽而吊也,自败于台鲐始也。
南宫绛之妻之姑之丧,夫子诲之髽曰:「尔毋从从尔,尔毋扈扈尔。盖榛以为笄,长尺,而总八寸。」
孟献子禫,县而不乐,比御而不入。夫子曰:「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
有子盖既祥而丝屦组缨。
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
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子路闻之,遂除之。
大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这首诗出自《礼记·檀弓上》,主要讲述了古代礼制中对于丧葬礼仪的规定与执行。诗中的关键词包括:
- 始死:指人死后刚开始进行丧事时的状态。
- 充充如有穷:形容死者之哀,如同有无穷无尽的悲伤。
- 既殡:指人去世后开始下葬。
- 瞿瞿如有所求而弗得:形容人在下葬时的悲痛,仿佛在祈求亲人归来。
- 练:指祭祀时使用的布帛,这里指举行丧礼。
- 慨然:形容悼念之人的心情沉重、悲痛欲绝。
- 祥:指祭祀时使用的祭品,这里指举行祭祀。
- 邾娄复之以矢:意指用箭来象征性地复仇,这里的“邾娄”是地名,“以矢”表示用箭来表示报仇。
- 盖自战于升陉始也:指自从在升陉地区发生战争以来。
- 鲁妇人之髽而吊也:指的是鲁国妇女因为某种原因(可能是哀悼)去参加葬礼。
- 南宫绛之妻之姑之丧:指南宫绛的妻子的姑姑去世了。
- 夫子诲之髽曰:「尔毋从从尔,尔毋扈扈尔」:孔子教导她不要随大流,也不要过于张扬。
- 献子禫:指的是孟献子在完成除丧后的宴乐活动。
- 县而不乐:形容虽然进行了宴会但心情并不愉悦。
- 比御而不入:意即虽然有车马陪同但却没有进入宴席的意思。
- 子路:孔子的学生,此处引用其言行。
- 畏、厌、溺:三种不参与丧事的行为或心态。
- 子路有姊之丧:意思是子路的姐姐去世了。
- 可以除之矣:意指已经过了可以解除丧期的时间。
- 孔子曰:「何弗除也?」孔子问为何不解除丧期。
- 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子路回答说他因兄弟少而不忍心解除丧期。
- 孔子曰:「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孔子认为先王制定礼制,遵循礼节的人都会不忍心解除丧期。
- 狐死正丘首:比喻仁爱之人,即使死亡也不改初心,保持对他人的仁爱之心。
翻译与赏析:
《礼记·檀弓上》原文:
始死,充充如有穷;既殡,瞿瞿如有求而弗得;既葬,皇皇如有望而弗至。练而慨然,祥而廓然。邾娄复之以矢,盖自战于升陉始也。鲁妇人之髽而吊也,自败于台鲐始也。
南宫绛之妻之姑之丧,夫子诲之髽曰:「尔毋从从尔,尔毋扈扈尔。盖榛以为笄,长尺,而总八寸。」
孟献子禫,县而不乐,比御而不入。夫子曰:「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
有子盖既祥而丝屦组缨。
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
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子路闻之,遂除之。
大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逐句翻译与赏析:
- 始死,充充如有穷:刚死的人充满悲伤和绝望,好像没有尽头一样。
- 既殡,瞿瞿如有求而弗得:人死后开始下葬时充满悲痛和急切,好像在寻找亲人归来一样,但没有找到。
- 既葬,皇皇如有望而弗至:人死后下葬完毕,仍然感到希望亲人能回来却始终未能实现。
- 练而慨然,祥而廓然:在举行丧礼的时候,人们会感慨并表现出宽广的胸怀。
- 邾娄复之以矢:用箭象征性地报复。
- 鲁妇人之髽而吊也,自败于台鲐始也:鲁国的妇女去参加葬礼。
- 南宫绛之妻之姑之丧,夫子诲之髽:南宫绛的老师教给他的妻子如何去参加丧事。
- 孟献子禫” :孟献子完成了除丧后的宴乐活动。
- 孔子既祥 :孔子已经完成了丧服的除治仪式。
- 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经过五天无法弹琴,经过十天才能弹奏出乐曲。
- 有子盖既祥而丝屦组缨:有子在除丧后穿上了丝制的鞋子和系有彩带的帽子。
- 死而不吊者有三:畏、厌、溺:有三类人死后不去参加丧礼:恐惧、厌恶和溺水。
- 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 :子路的姐姐去世了。
- 孔子曰:「何弗除也?」 :孔子询问为何不除去丧服。
- 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 :子路回答说他因为兄弟少而不忍心解除丧服。
- 孔子曰:「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弗忍也。」 :孔子认为先王制定礼制,遵守礼节的人都不忍心解除丧服。
- 狐死正丘首:比喻仁爱之人,即使死亡也不改初心,保持对他人的仁爱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