筦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蹷!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齩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译文】
管仲说:“仓库丰满,百姓才懂得礼仪。”如果百姓不足却想治理好国家,自古以来就没有听说过。古时的人们在说:“一个人不种田,就会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要受冻。”生养万物都有定时,而使用它们却没有节制,物资必然匮乏。古人治国的方法是极其精明、周密的,所以他们的积蓄足以依靠。现在却抛弃根本去追求末业,消费的人很多,这是天下的大灾难;淫奢的风气一天天滋长,这是天下的大祸害。残害和贼害公然实行,没有人制止它;国家的前途将要衰败,没有人挽救它。生活资料生产的太少,而被剥削的太多,天下的财产怎么能够不摇动!汉朝作为汉朝,将近有四十年了,公家的私人的积蓄,还是可以哀悼痛惜!失去时机不下雨,百姓就会惶恐不安;年景不好收成不好,就只好卖掉爵位、子嗣来求得生存。已经听到了吧?哪有为了天下危急危险的情况像这个样子而皇上不去惊恐的呢?
世上有饥荒和丰收,这是上天运行的结果,禹、汤都经历过了。假使不幸发生了方圆两三千里的旱灾,国家拿什么来互相慰问呢?突然边境有紧急情况,几十万上百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来供给他们?战争和灾害相继而至,国家财力大为消耗,有勇力的人聚集部众,横加攻击;疲弱衰老的人互相交换儿女以充军粮。政治没有完全安定下来,远方那些心怀疑虑的人,一起起来争起头来。朝廷才感到震惊,图谋对策,难道会来不及吗?
【注释】

  1. 管子曰:管子,名夷吾,春秋时齐国政治家、思想家。
  2. 仓廪实而知礼节:指国家粮食充足,人民才能知道什么是礼法。
  3. 古之人:指古代的贤明君主。
  4.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指农民不耕作,则饥饿;妇女不纺织,则寒冷。
  5.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生养万物都有定时,但使用它们却没有节制。
  6.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古人治国的方法是极其精明、周密的。
  7. 背本而趋末:放弃农业,从事商业。
  8. 淫侈之俗:奢侈浪费的风俗。
  9. 大命将泛:指国运将要衰落。
  10. 大命:国家的命运。泛:泛泛,普遍。
  11. 蹷(pū):通“仆”,倒下。
  12. 汉之为汉:指汉武帝时期。
  13. 几四十年矣:将近有四十年了。
  14.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国家的公家和私人的积蓄,还可以令人悲哀和痛心。
  15. 失时不雨:失去农业生产的好时机。
  16. 卒然边境有急:突然发生边境紧急事件。
  17. 罢夫羸老易子而齩其骨:疲惫衰弱的老者互相更换子女作为军粮。易子而齩其骨:交换子女以充军粮。齩(hàn)骨:用子女骨头做武器。
  18. 岂将有及乎:难道还会有后来者赶上这种危急危险的局面吗?
  19. 方二三千里:大概方圆两三千里。
  20. 政治未毕通也:国家的政治还没有完全稳定。
  21. 方二三千里之旱:大概方圆二三千里的地方发生了干旱。
  22. 卒然边境有急:突然发生边境紧急事件。
  23. 罢夫羸老易子而齩其骨:疲惫衰弱的老者互相更换子女作为军粮。易子而齩其骨:交换子女以充军粮。齩(hàn)骨:用子女骨头做武器。
  24. 岂不悼哉:难道不让人痛心吗?
  25. 乃骇而图之:朝廷感到震惊,筹划对策。
  26. 岂将有及乎:难道还会有后来者赶上这种危急危险的局面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