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之挚,椇榛、脯修、枣栗。
纳女于天子,曰备百姓;于国君,曰备酒浆;于大夫,曰备扫洒。
这首诗出自《礼记·曲礼下》,是一篇关于礼仪的文章。它主要讲述了不同身份的人在接待女子时应该准备的礼品,以及这些礼品所代表的意义。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妇人之挚,椇榛、脯修、枣栗
注释:挚在这里指的是礼物。椇榛是一种树木的名称,脯修和枣栗是食物,这些都是用来作为礼物送给女性的。
第二句:纳女于天子,曰备百姓;
注释:把女儿嫁给天子,意味着要为天下百姓准备好生活所需,这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责任。
第三句:于国君,曰备酒浆;
注释:在国君这里,准备酒浆意味着要为贵族阶层提供优质的生活必需品。
第四句:于大夫,曰备扫洒。
注释:在大夫那里,准备扫洒可能指的是要为士绅阶层提供清洁的环境。
整首诗的意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在不同社会层级中接待女性时应该准备的物品及其象征意义,展示了古代社会中不同等级之间的礼仪差异和社会分工的重要性。它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和社会秩序。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不同场合下接待女性的准备情况进行描述,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复杂的礼仪体系和各阶层之间的职责划分。它不仅是对古代社会礼仪制度的记录,也是对当时社会结构的一种反映。通过这些细致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对于礼仪的重视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规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