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痈,诸侯曰頖宫。

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祃于所征之地。受命于祖,受成于学。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

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干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无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礼,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天子杀则下大绥,诸侯杀则下小绥,大夫杀则止佐车。佐车止,则百姓田猎。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田猎。鸠化为鹰,然后设罻罗。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虫未蛰,不以火田,不麑,不卵,不杀胎,不夭夭,不覆巢。

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祭用数之仂。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丧用三年之仂。丧祭,用不足曰暴,有余曰浩。祭,丰年不奢,凶年不俭。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然后天子食,日举以乐。

《礼记·王制》是《礼记》这部儒家经典文献中的一篇,记录了古代中国周朝的制度、政策和道德规范。以下是对《礼记·王制》相关诗句的赏析:

  1. 天子诸侯礼仪规定
  • 在《礼记·王制》中,记载了天子和诸侯的礼仪规定。例如,天子出征前要举行祭祀,以祈求神灵的保护,并派遣大臣前往各地巡视和治理。
  • 诸侯在处理政事时,必须遵循一定的礼仪,如在祭祀时要有特定的仪式和祭品。
  1. 学校教育制度
  • 《礼记·王制》还涉及了当时的学校教育制度。例如,天子学在国学,诸侯则在封地的学校学习。
  • 文中提到的“三年耕,一年猎,三年宿”,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教育与生产的结合。
  1. 官员任免赏罚
  • 在《礼记·王制》中,对于官员的任免、赏罚也有详细的规定。例如,天子任命官员时,会有明确的程序和要求,而对犯错的官员则会进行惩罚或罢免。

《礼记·王制》不仅是一部重要的法律文献,也是研究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些诗句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和文化传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