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雁。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庶羞不逾牲,燕衣不逾祭服,寝不逾庙。
古者:公田,藉而不税。市,廛而不税。关,讥而不征。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夫圭田无征。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田里不粥,墓地不请。司空执度度地,居民山川沮泽,时四时。量地远近,兴事任力。凡使民:任老者之事,食壮者之食。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诗节翻译及注释
1. 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雁。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庶羞不逾牲,燕衣不逾祭服,寝不逾庙。
译文:
在古代,天子的祭祀用牛羊猪三牲,诸侯只用羊豕。士大夫祭祀时用牛,宾客用羊。平民百姓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用韭菜作祭品时,用蛋作为祭品;以鱼为祭品时,要用鱼;用黍做祭品时,要用猪;用稻米做为祭品时,要用雁。用于祭天地的牛,角是茧栗色的;宗庙中的牛,角是握状的;宾客的牛,角是尺长的。诸侯没有过失就不杀牛,大夫没有过失就不杀羊,士没有过失就不杀狗和猪,平民百姓没有过失就不吃珍贵的食品。祭祀用的肉类不得超过牲畜本身,燕服不能超过祭服,睡觉也不能超过祖庙。
2. 古者:公田,藉而不税。市,廛而不税。关,讥而不征。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夫圭田无征。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田里不粥,墓地不请。司空执度度地,居民山川沮泽,时四时。量地远近,兴事任力。凡使民:任老者之事,食壮者之食。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赏析:
此段主要讲述了古代社会对土地使用和人民生活的不同规定与管理。强调了在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都有所不同。例如,东方的夷人生活在森林中,他们不食用熟食;南方的蛮族生活在热带地区,他们的饮食方式与中原有所不同;西方的戎族人穿着动物的毛发,居住在洞穴中,他们的饮食习惯也不同;北方的狄人则住在山洞中,不食用谷物。这些差异反映了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古代对于祭祀和农业活动的规定,以及对于不同阶层人民生活状况的管理,如贵族不用牛来祭祀,平民可以随意食用食物等。通过这段历史记载可以看出古代社会的阶级制度和等级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