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三年之丧,自天子达,庶人县封,葬不为雨止,不封不树,丧不贰事,自天子达于庶人。丧从死者,祭从生者。支子不祭。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天子犆礿,祫禘,祫尝,祫烝。诸侯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尝则不烝,烝则不礿。诸侯礿,犆;禘,一犆一祫;尝,祫;烝,祫。
译文
- 天子在停尸七天之后举行殡礼,再过七个月举行葬礼;
- 诸侯在停尸五天之后举行殡礼,再过五个月举行葬礼;
- 大夫、士和庶人,在停尸三天之后举行殡礼,再过三个月举行葬礼;
- 三年的丧期,从天子起一直到庶人。
- 丧事只进行死者所从事的事情,祭祀则按照死者生前的情况来进行;
- 支子不参与祭祀活动。
- 天子的宗庙共有七座,分为三昭三穆,与太祖的宗庙共为七座;
- 诸侯的宗庙共有五座,分为二昭二穆,与太祖的宗庙共为五座;
- 大夫的宗庙共有三座,分为一昭一穆,与太祖的宗庙共为三座;
- 士的宗庙只有一座,是祭祀自己的祖先。
- 庶人在祖庙内进行祭祀。
注释
- 天子七日而殡:指天子死后,停尸于殡宫七天。
- 诸侯五日而殡:诸侯死后,停尸于殡宫五天。
- 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大夫、士和庶人在停尸三天后举行殡礼。
- 三年之丧:古代丧期,通常分为两年和一年两个阶段。
- 支子不祭:支子即妾生的子女,没有继承权。
- 天子七庙:指天子的宗庙有多个,这里特指七座。
- 诸侯五庙:指诸侯的宗庙有五个,这里特指五座。
- 大夫三庙:指大夫的宗庙有三个,这里特指三个。
- 士一庙:指士的宗庙只有一个,这里是特指一个。
- 庶人祭于寝:庶人在家中的卧室进行祭祀。
- 礿(xī):一种祭名,用于祭祀天地。
- 禘(dì):一种祭名,用于祭祀祖先。
- 尝(cháng):一种祭名,用于祭祀山川河流。
- 烝(zhēng):一种祭名,用于祭祀天下名山大川。
- 五岳视三公:表示五岳如同三公一样重要。
- 四渎视诸侯:表示四条江河如同诸侯国一样重要。
- 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指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自己立庙祭祀的国家或地方。
- 犆礿(zài):同“袷祭”,一种将不同时间祭祀的祭品合在一起进行的祭祀方式。
- 祫(cuà):一种将不同时间祭祀的祭品合在一起进行的祭祀方式。
- 犆(jiǎo):同“腯”,一种将不同时间祭祀的祭品合在一起进行的祭祀方式。
- 禘(dǐ)/尝(cháng)/烝(zhēng):三种不同的祭名。
- 诸侯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尝则不烝,烝则不礿:这是关于诸侯祭祀的规矩,如果诸侯不祭祀,那么其他祭祀活动也会相应地取消。
赏析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和宗庙祭祀的规定。通过详细的条文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在不同等级和地位下的丧葬礼仪差异及其规定,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严格的等级划分和对祖先的尊敬。同时,这些规定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