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长于己逾等,不敢问其年。燕见不将命。遇于道,见则面,不请所之。丧俟事不特吊。侍坐弗使,不执琴瑟,不画地,手无容,不翣也。寝则坐而将命。侍射则约矢,侍投则拥矢。胜则洗而以请,客亦如之。不角,不擢马。执君之乘车则坐。仆者右带剑,负良绥,申之面,拖诸幦,以散绥升,执辔然后步。请见不请退。朝廷曰退,燕游曰归,师役曰罢。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屦,问日之蚤莫,虽请退可也。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凡乞假于人,为人从事者亦然。然,故上无怨,而下远罪也。不窥密,不旁狎,不道旧故,不戏色。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颂而无谄,谏而无骄;怠则张而相之,废则扫而更之;谓之社稷之役。
毋拔来,毋报往,毋渎神,毋循枉,毋测未至。士依于德,游于艺;工依于法,游于说。毋訾衣服成器,毋身质言语。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翔翔;祭祀之美,齐齐皇皇;车马之美,匪匪翼翼;鸾和之美,肃肃雍雍。问国君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社稷之事矣」;幼,则曰:「能御」,「未能御」。问大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乐人之事矣」;幼,则曰:「能正于乐人」,未能正于乐人」。问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耕矣」;幼,则曰:「能负薪」、「未能负薪」。执玉执龟策不趋,堂上不趋,城上不趋。武车不式;介者不拜。
礼记·少仪
在《礼记·少仪》中,对于侍从礼仪有详细的规定。例如,行礼之前需焚香净身,以示对仪式的尊重。同时,根据不同的身份和文化背景,对礼仪细节有不同的诠释和理解。
诗
礼记·少仪,尊长于己逾等,不敢问其年。燕见不将命。遇于道,见则面,不请所之。丧俟事不特吊。侍坐弗使,不执琴瑟,不画地,手无容,不翣也。
译文
《礼记·少仪》中强调了对长辈的尊敬,当自己地位低于长辈时,不应直接询问年龄。在非正式聚会如宴会上,见到主人时需直接面对主人,无需询问来意。遇到丧事时,应待事务处理完毕再单独前去慰问,以示哀悼。在陪同君子坐着时,若看到君子打哈欠、伸懒腰、转动茹板、抚摩剑柄、旋转鞋头朝向或查询时间早晚,应主动告辞离开。
注释
- 尊长:指地位高的人。
- 逾等:地位超过对方。
- 不敢问其年:表示尊重。
- 燕见不将命:非正式场合见面不问具体事宜。
- 遇于道则面:在路途上遇到熟人需直接面对。
- 丧俟事不特吊:丧事中有事不宜单独前来慰问,等待事情处理完毕后再单独前往。
- 侍坐弗使:陪坐时不能指挥他人做事。
- 不执琴瑟:在正式场合不弹奏乐器。
- 不画地:不随意在地上作标记。
- 手无容:保持端庄,不得轻浮举止。
- 不翣也:不得摇扇取凉。
赏析
《礼记》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不仅记录了许多礼仪规范,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和道德观念。《少仪》篇通过一系列礼仪规范,展现了古代君子的谦逊与礼貌,以及对待长辈的尊敬。这些礼仪规范虽然在今天看来或许有些繁琐,但它们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礼记·少仪》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应对现代社会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