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兵车,出先刃,入后刃,军尚左,卒尚右。宾客主恭,祭祀主敬,丧事主哀,会同主诩。军旅思险,隐情以虞。

燕侍食于君子,则先饭而后已;毋放饭,毋流歠;小饭而亟之;数毋为口容。客自彻,辞焉则止。客爵居左,其饮居右;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羞濡鱼者进尾;冬右腴,夏右鳍;祭膴。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于左。赞币自左,诏辞自右。酌尸之仆,如君之仆。其在车则左执辔右受爵,祭左右轨范乃饮。凡羞有俎者,则于俎内祭。君子不食圂腴。小子走而不趋,举爵则坐祭立饮。凡洗必盥。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凡羞有湇者,不以齐。为君子择葱薤,则绝其本末。羞首者,进喙祭耳。尊者以酌者之左为上尊。尊壶者面其鼻。饮酒者、禨者、醮者,有折俎不坐。未步爵,不尝羞。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麋鹿为菹,野豕为轩,皆聂而不切;麇为辟鸡,兔为宛脾,皆聂而切之。切葱若薤,实之酰以柔之。其有折俎者,取祭肺,反之,不坐;燔亦如之。尸则坐。

诗句

  1. 乘兵车,出先刃,入后刃,军尚左,卒尚右。
  2. 宾客主恭,祭祀主敬,丧事主哀,会同主诩。
  3. 军旅思险,隐情以虞。
  4. 燕侍食于君子,则先饭而后已;毋放饭,毋流歠;小饭而亟之;数毋为口容。客自彻,辞焉则止。
  5. 客爵居左,其饮居右;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羞濡鱼者进尾;冬右腴,夏右鳍;祭膴。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于左。赞币自左,诏辞自右。
  6. 酌尸之仆,如君之仆。其在车则左执辔右受爵,祭左右轨范乃饮。凡羞有俎者,则于俎内祭。君子不食圂腴。
  7. 小子走而不趋,举爵则坐祭立饮。
  8. 凡洗必盥。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
  9. 凡羞有湇者,不以齐。为君子择葱薤,则绝其本末。羞首者,进喙祭耳。尊者以酌者之左为上尊。尊壶者面其鼻。饮酒者、禨者、醮者,有折俎不坐。未步爵,不尝羞。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麋鹿为菹,野豕为轩,皆聂而不切;麇为辟鸡,兔为宛脾,皆聂而切之。切葱若薤,实之酰以柔之。其有折俎者,取祭肺,反之,不坐;燔亦如之。

译文

  1. 在战车行进时,刀锋在前,车后刀刃在后,军队中左边是尊贵的位置,士兵右边是次要的。客人要恭敬,祭祀时要严肃,丧事时要哀伤,会盟时要和顺。行军时要警惕危险,隐藏真实意图以免被敌人察觉。
  2. 燕子在君子面前进食,要先拿食物吃后再给主人,不要剩饭,也不要边嚼边喝,小口快吃,不要多次盛满食物。客人吃完饭后,自己将空碗撤去,不必多话。客人吃完撤掉餐具后,可以告辞退出。客人的爵位在右边,他的饮用位置在左边;介爵、酢爵、僎爵都在右边。向客人呈献煮熟的鱼时,要将其尾巴端进来。冬天用肥厚的右边部位,夏天用左边的鳍部。在祭祀时使用肉块应放在上面,而肉糜则放在下面。所有的食物准备,都要将右手持物置于左侧。祝词由左边的人说出,命令或回答由右边的人发出。斟酒的人应该站在主人的左边。在车上时,左手拿着缰绳,右手接受酒杯,在车前的轨道上行走时才喝酒。所有的食物中如果有托盘的,就在盘中进行祭祀。君子不吃带毛的动物的胸脯。小孩走路时不能快步前进,举杯就坐后才开始喝酒。凡是清洗过的食物都必须洗手。牛羊的肺脏要分开但不去掉心,其他的内脏也要分开但不切。凡是需要切的肉类都要先切成小块再烹饪。切葱或者薤头,要放入醋里使它们变软。如果盘子中有切割过的内脏,就要把盘盖盖上,不要坐下;如果是烤制的食品也是如此。尸体坐着。

注释

  • “乘”:指的是乘坐战车时的行为规范。
  • “出先刃,入后刃”:指战车行动时前部和后部的兵器位置。
  • “军尚左”:军队中左侧是尊贵的位置。
  • “卒尚右”:士兵右侧是次要的位置。
  • “宾”“祀”“丧”“会”:分别代表不同的礼仪活动。
  • “思”:考虑、预见的意思。
  • “燕”:在这里指宴席。
  • “饭”:吃饭时的动作。
  • “勿放饭”:不要随意地吃食或说话。
  • “小饭而亟之”:吃得慢一些。
  • “数”:多次盛满食物,表示不满。
  • “觞”:一种酒器。
  • “仆”:仆人。
  • “执”:持握、拿着。
  • “樽”:盛酒的容器。
  • “醴”:一种甜酒。
  • “芼”:挑选、选取之意。
  • “肺”:动物体中的主要呼吸器官。
  • “韭”:韭菜的一种。
  • “哜”:咀嚼食物。
  • “臑”:肥肉部分,通常较嫩。
  • “彘”:猪的一种。
  • “菹”:用酱等调味料浸泡的蔬菜。
  • “腯”:脂肪较多。
  • “𫗦”:古代祭祀时用的肉块。
  • “𬊈”:古代祭祀时使用的肉糜。
  • “醢”:一种腌制食品,通常是将肉类剁碎后制成小块食用。
  • “𥡙”:古代祭祀时使用的肉块。
  • “羞”:古代祭祀时的食物,通常指各种菜肴或水果等。
  • “齐”:此处应是指调味料,用来增加食物的风味。
  • “执”:持握食物的动作。
  • “洗”:这里指洗手的动作。
  • “𫄸”:一种烹调方法,即将食物蒸熟后取出。
  • “聂”:切的意思。
  • “𧱔”:一种古代祭祀时使用的长柄工具,用以夹取肉块或其他食物。
  • “膳”:食物。
  • “圂”:这里指动物的胸部。
  • “小子”:年轻人。
  • “走而不趋”:走路时没有快速的脚步。
  • “举爵则坐祭立饮”:举起酒杯时要先坐下进行祭祀然后喝酒。
  • “盥”:洗手的动作。
  • “牛羊肺”:牛羊的肺脏需要分开但不去掉心。
  • “腥”:这里指肉类带有的气味。
  • “切葱若薤”:将葱或薤头切细并放入醋里使其软化。
  • “折俎”:盘子中的切割过的内脏。
  • “反”:翻过来的意思。
  • “燔”:烧的意思。
  • “尸”:指死者的尸体。
  • “拜服”:古代行礼时的一种动作,即下跪磕头致敬。
  • “执”:持握。
  • “奠”:置放。
  • “礼记 · 少仪”:《礼记》中的一篇,主要记录了先秦时期的礼节规范。《少仪》篇主要讨论了军队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包括饮食、礼仪等方面的细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