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诗句

《礼记 · 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译文

《礼记 · 学记》:
在大学初开始教育的时候,学生戴着皮弁(表示尊敬)和拿着蔬菜进行祭祀,这是为了表明对道德的崇敬;学习《宵雅》的篇章三次,以此作为学习的起始;进入学堂后要整理书包,这是为了发展学业的基础;使用“夏楚”两种戒律来规范学生的言行,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威严;如果没有占卜是否进行仪式性的祭祀就不去学校听课,这是为了让学生的志趣自由发展;经常观察但不随便发表意见,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保持清醒的心态;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是倾听而不提出问题,这是为了让学习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这七种方法,是教学的基本准则。正如《礼记》所说:“所有做学问的人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读书人首先应该确立自己的志向。”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大学的教学应当适时,教学必须有固定的课程,休息时间必须有合适的居所。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使内心安定下来,安于学习;只有通过学习和练习,才能够熟悉弹奏琴弦的技巧;只有通过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诗经》的内容;只有通过学习和练习,才能精通礼仪的知识;只有通过学习和练习,才能熟练地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因此,君子对待学习的态度是:潜心钻研、修养身心、静心思考、广泛涉猎。这样,人们就会安心地学习,亲近老师,喜欢朋友,信仰正道。所以即使离开了老师的辅导也不会背离正道。如《兑命》所言:“恭敬地学习,勤奋地工作,修业就会到来。”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如今的一些老师,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多用些讲解,谈论到数字就停歇了,却不再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让人不去追求真诚的学习态度,使人无法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的规律,寻求的方法也是空幻无实。因此,学生们隐藏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厌恶自己的老师,苦恼于艰难的学术,但自己并不意识到这种苦中作乐的好处,虽然最终完成了学业,但离开学校的速度一定非常快。教育的失败,就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啊!

赏析

《礼记 · 学记》是古代儒家关于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文献之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论。文章主要讨论了大学教育的特点和原则,强调了教育应当适时、有恒、有法,并且要注重培养品德和实践能力。同时,文章还提出了对于学习过程的具体要求,如专心致志、循序渐进、勤于实践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可以借鉴的重要教育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