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诗句及译文:

  1.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 诗句释义与注释:
  • 大学之道在于预先防范(预防胜于事后处理),在事情有发展的时机就进行教育(适时施教),不要超越适宜的尺度(适度施教),观察他人的长处并学习(相互观摩)。这四个方面是教育得以兴盛的原因。
  • 赏析: 这句诗强调了教育应早做准备、把握时机和适度原则的重要性。
  1. 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 诗句释义与注释:
  • 开始学习后立即加以禁止,就会遭到抵触而不能成功;错过最佳时机去学习,就会感到困难重重而难以完成;随意施教而不注重顺序,就会造成混乱而无法修复;独自学习却没有朋友的陪伴,就会感到孤独而知识浅薄;与不正派的朋友交往,就会背离老师所教的正道;荒废学业是因为不遵循正常的学习秩序。这六种情况,是教学被废弃的原因。
  • 赏析: 这句话指出了教育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包括过早的强制、缺乏适当的时机、无序的学习以及孤立无援的学习状态,这些都是阻碍教学顺利进行的因素。
  1.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 诗句释义与注释:
  • 君子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和废弃,然后再来当教师。因此,君子在教导学生时会采用一种温和引导而非强制的方式,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所有答案。温和而不会强迫,让学生感到舒适和自在,这样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就会更加深入。这种和谐且易于理解的教育方式,可以说是最好的教学启发。
  • 赏析: 这句诗体现了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即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诗句释义与注释:
  •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犯四种错误:贪多、贪少、粗心大意或停滞不前。这些不同的错误源于学习者的心理状态。了解这些心理特点之后,教师就能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教育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长处同时帮助其修正缺点。
  • 赏析: 这句诗强调了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对于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

赏析:
《礼记·学记》是一篇古代的教育文献,通过上述诗句,我们可以窥见古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其中强调了教育应具备预见性、适时性和适度性,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学生心理的深刻理解。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成长,从而达到“善”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