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兄弟之丧,大功以上,见丧者之乡而哭。适兄弟之送葬者弗及,遇主人于道,则遂之于墓。凡主兄弟之丧,虽疏亦虞之。
凡丧服未毕,有吊者,则为位而哭拜踊。大夫之哭大夫,弁绖;大夫与殡,亦弁绖。大夫有私丧之葛,则于其兄弟之轻丧,则弁绖。
为长子杖,则其子不以杖即位。为妻,父母在,不杖,不稽颡。母在,不稽颡。稽颡者,其赠也拜。违诸侯之大夫,不反服。
违大夫之诸侯,不反服。丧冠条属,以别吉凶。三年之练冠,亦条属,右缝。小功以下左。缌冠缫缨。大功以上散带。朝服十五升,去其半而缌;加灰,锡也。
诸侯相襚,以后路与冕服。先路与褒衣,不以襚。遣车视牢具。疏布輤,四面有章,置于四隅。载粻,有子曰:「非礼也。丧奠,脯醢而已。」祭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端衰,丧车,皆无等。大白冠,缁布之冠,皆不蕤。委武玄缟而后蕤。大夫冕而祭于公,弁而祭于己。士弁而祭于公,冠而祭于己。士弁而亲迎,然则士弁而祭于己可也。
诗句
**作者:** 不详
**内容摘要:**
- 闻兄弟之丧,大功以上,见丧者之乡而哭;适兄弟之送葬者弗及,遇主人于道,则遂之于墓。
- 凡主兄弟之丧,虽疏亦虞之。
- 丧服未毕,有吊者,则为位而哭拜踊。大夫之哭大夫,弁绖;大夫与殡,亦弁绖。大夫有私丧之葛,则于其兄弟之轻丧,则弁绖。
- 为长子杖,则其子不以杖即位。为妻,父母在,不杖,不稽颡。母在,不稽颡。稽颡者,其赠也拜。违诸侯之大夫,不反服。
- 违大夫之诸侯,不反服。丧冠条属,以别吉凶。三年之练冠,亦条属,右缝。小功以下左。缌冠缫缨。大功以上散带。朝服十五升,去其半而缌;加灰,锡也。
- 诸侯相襚,以后路与冕服。先路与褒衣,不以襚。遣车视牢具。疏布輤,四面有章,置于四隅。载粻,有子曰:「非礼也。丧奠,脯醢而已。」祭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端衰,丧车,皆无等。大白冠,缁布之冠,皆不蕤。委武玄缟而后蕤。大夫冕而祭于公,弁而祭于己。士弁而祭于公,冠而祭于己。士弁而亲迎,然则士弁而祭于己可也。
译文
- 闻兄弟之丧,大功以上,见丧者之乡而哭。适兄弟之送葬者弗及,遇主人于道,则遂之于墓。凡主兄弟之丧,虽疏亦虞之。
- 听到兄弟的丧事消息后,如果是大功以上的亲属,会在丧者家乡哭泣悼念;对于远道而来的兄弟姐妹送葬之人,不能亲自前往;如果在路上遇到丧家的主人,便直接跟随到墓地。对于任何形式的丧事,即便是疏远的亲属也会表示哀悼。
- 丧服未毕,有吊者,则为位而哭拜踊。大夫之哭大夫,弁绖;大夫与殡,亦弁绖。大夫有私丧之葛,则于其兄弟之轻丧,则弁绖。
- 当丧服还未结束的时候,如果有吊唁的人来,就要就位哭泣和行礼(包括叩头)。如果是大夫为大夫吊丧,就会戴着帽子并系着麻绳。如果是大夫自己有丧事,就会用带有葛布的丧帽代替。
- 为长子杖,则其子不以杖即位。为妻,父母在,不杖,不稽颡。母在,不稽颡。稽颡者,其赠也拜。违诸侯之大夫,不反服。违大夫之诸侯,不反服。丧冠条属,以别吉凶。三年之练冠,亦条属,右缝。小功以下左。缌冠缫缨。大功以上散带。朝服十五升,去其半而缌;加灰,锡也。
- 如果儿子已经成年成为长子,就不再需要使用丧杖;如果妻子还在娘家,就不能使用丧杖或磕头礼;如果母亲健在,就不磕头;磕头是向赠送者表达敬意的行为。对于诸侯国中违反礼仪规定的大夫,不能恢复原来的丧服;对于大夫国中的诸侯,也不能恢复原来的丧服。丧服的冠带应该根据不同的丧期有不同的规定。三年的练冠也是由细长的条形材料编成的;小功以下的丧服是向左戴的;缌麻的丧服是用丝线编织而成的;大功以上的丧服是由散开的带子编成。朝礼服是一顶长十五升的服装,去掉一半变成一尺长的布料;加上灰白色的装饰物,就是锡制的东西了。
- 诸侯相襚,以后路与冕服。先路与褒衣,不以襚。遣车视牢具。疏布輤,四面有章,置于四隅。载粻,有子曰:「非礼也。丧奠,脯醢而已。」祭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端衰,丧车,皆无等。大白冠,缁布之冠,皆不蕤。委武玄缟而后蕤。大夫冕而祭于公,弁而祭于己。士弁而祭于公,冠而祭于己。士弁而亲迎,然则士弁而祭于己可也。
- 当诸侯国相互赠送时,他们通常会送出以道路命名的礼物或者用褒衣包裹的礼物;不会送出其他类型的礼物。派遣的战车会检查祭祀用的牲口和祭品是否齐全。使用的祭服是非常简单的布料制成的,四个角都饰有花纹,摆放在四个角落。所载的食物是“粻”,即粗粮饼类食品;如果有这样的说法:“这不是合宜的礼节。”因为在这种丧事中只是放置干肉和酱料作为祭品。在举行祭祀时使用的服装称为丧服;在举行丧事时使用的服装称为衰服;在举行迎亲仪式时使用的服装称为吉服;在举行婚礼时使用的服装称为凶服。
注释
闻兄弟之丧,大功以上,见丧者之乡而哭:听见兄弟的丧事消息后,如果是大功以上的亲属,会在丧者家乡哭泣悼念。
丧服未毕,有吊者,则为位而哭拜踊:在丧服尚未完成时,如果有吊唁的人来,就要就位哭泣和行礼。
为长子杖,则其子不以杖即位:如果儿子已经成年成为长子,就不再需要使用丧杖。
为妻,父母在,不杖,不稽颡:如果妻子还在娘家,就不能使用丧杖或磕头礼;如果母亲健在,就不磕头。
稽颡者,其赠也拜:磕头是向赠送者表达敬意的行为。
违诸侯之大夫,不反服:对于诸侯国中违反礼仪规定的大夫,不能恢复原来的丧服。
违大夫之诸侯,不反服:对于大夫国中的诸侯,也不能恢复原来的丧服。
丧冠条属,以别吉凶:丧服的冠带应该根据不同的丧期有不同的规定。
三年之练冠,亦条属,右缝:三年的练冠也是由细长的条形材料编成的;小功以下的丧服是向左戴的;缌麻的丧服是用丝线编织而成的;大功以上的丧服是由散开的带子编成。
诸侯相襚,以后路与冕服:诸侯国相赠礼物时,通常会送出以道路命名的礼物或者用褒衣包裹的礼物。
先路与褒衣,不以襚:不会送出其他类型的礼物。
遣车视牢具:派遣的战车会检查祭祀用的牲口和祭品是否齐全。
疏布輤,四面有章,置于四隅:使用的祭服是非常简单的布料制成的,四个角都饰有花纹,摆放在四个角落。
载粻,有子曰:「非礼也。丧奠,脯醢而已」:在举行祭祀时使用的服装称为丧服;在举行丧事时使用的服装称为衰服;在举行迎亲仪式时使用的服装称为吉服;在举行婚礼时使用的服装称为凶服。
赏析
此篇主要论述了不同等级的亲属在丧礼中应遵循的规则和仪式。文章从听闻兄弟的丧事、参加葬礼时的礼仪、以及在不同场合下的服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丧葬文化和礼仪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