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食虽恶必充饥,饥而废事,非礼也;饱而忘哀,亦非礼也。视不明,听不聪,行不正,不知哀,君子病之。故有疾饮酒食肉,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饮酒食肉,皆为疑死。有服,人召之食,不往。大功以下,既葬,适人,人食之,其党也食之,非其党弗食也。功衰食菜果,饮水浆,无盐酪。不能食食,盐酪可也。孔子曰:「身有疡则浴,首有创则沐,病则饮酒食肉。毁瘠为病,君子弗为也。毁而死,君子谓之无子。」
非从柩与反哭,无免于堩。凡丧,小功以上,非虞附练祥,无沐浴。疏衰之丧,既葬,人请见之,则见;不请见人。小功,请见人可也。大功不以执挚。唯父母之丧,不辟涕泣而见人。三年之丧,祥而从政;期之丧,卒哭而从政;九月之丧,既葬而从政;小功缌之丧,既殡而从政。曾申问于曾子曰:「哭父母有常声乎?」曰:「中路婴儿失其母焉,何常声之有?」
诗句及翻译
- “丧食虽恶必充饥,饥而废事,非礼也;饱而忘哀,亦非礼也。”
- 释义:即使食物味道不佳也必须吃饱,饿了就停止工作,这是不礼貌的;吃得过饱忘记了悲哀,也是不礼貌的。
- 译文:尽管食物不好吃,但必须吃饱以维持体力;饿了就停止工作,这是不礼貌的;吃得过饱忘记了悲哀,这也是不礼貌的。
- “视不明,听不聪,行不正,不知哀,君子病之。”
- 释义:视力不清,听力不敏锐,行为不端正,不知道悲伤,君子感到担忧。
- 译文:视力模糊,听力不灵敏,行为不正,不知道悲伤,这些都是君子所担忧的事情。
- “故有疾饮酒食肉,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饮酒食肉,皆为疑死。”
- 释义:所以如果有疾病,饮酒吃肉类,五十岁不会因疾病而受到损害,六十岁不会因疾病而受到损害,七十岁饮酒吃肉类,都可能被认为是死亡的信号。
- 译文:所以在疾病中,可以适量饮酒吃肉,五十岁不会因为疾病而受到损害,六十岁也不会因为疾病而受到损害,七十岁喝酒吃肉可能被视为生命的结束。
- “有服,人召之食,不往。大功以下,既葬,适人,人食之,其党也食之,非其党弗食也。”
- 释义:如果处于哀悼之中,他人邀请吃饭也不去;大功以下的人,出殡后到别人家里吃饭,如果是自己家族的人邀请则去,如果不是自己家族的人邀请则不去。
- 译文:如果处于哀悼之中,他人邀请吃饭也不去。对于大功以下的丧主来说,出殡后会去别人的家里吃饭,如果是自己家族的人邀请则去,如果不是自己家族的人邀请则不去。
- “功衰食菜果,饮水浆,无盐酪。”
- 释义:丧主在服丧期间只能吃蔬菜和果实,喝水和豆浆,不能吃到盐奶酪。
- 译文:丧主在服丧期间只能吃蔬菜和果实,喝水和豆浆,不能吃到盐奶酪。
- “孔子曰:「身有疡则浴,首有创则沐,病则饮酒食肉。毁瘠为病,君子弗为也。毁而死,君子谓之无子。」 “非从柩与反哭,无免于堩。凡丧,小功以上,非虞附练祥,无沐浴。疏衰之丧,既葬,人请见之,则见;不请见人。小功,请见人可也。大功不以执挚。唯父母之丧,不辟涕泣而见人。三年之丧,祥而从政;期之丧,卒哭而从政;九月之丧,既葬而从政;小功缌之丧,既殡而从政。」
- 释义:孔子说:“身体有伤口就要洗澡,头部受伤就要洗头,生病就要饮酒吃肉。悲痛过度就会生病,君子是不这样做的。即使悲痛而死,君子也会认为这是没有子女的表现。”
- 译文:孔子说:“身体有伤口就要洗澡,头部受伤就要洗头,生病就要饮酒吃肉。过分悲痛就会生病,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即使悲痛而死,君子也会认为这是没有子女的表现。”
- “非从柩与反哭,无免于堩。凡丧,小功以上,非虞附练祥,无沐浴。”“疏衰之丧,既葬,人请见之,则见;不请见人。小功,请见人可也。大功不以执挚。唯父母之丧,不辟涕泣而见人。三年之丧,祥而从政;期之丧,卒哭而从政;九月之丧,既葬而从政;小功缌之丧,既殡而从政。”
- 译文:“如果跟随灵柩或举行告别仪式,就可以免除这些习俗。所有丧主的小功级别以上的人,只有在举行虞祭、附祭和练祭时才可以沐浴。对于疏衰等级的丧主来说,一旦下葬,如果其他人请他见面就见;如果其他人没有请他见面就不见他。只有小功等级的人请他见面就可以见。大功等级的人不能拿着丧主的丧杖。只有父母去世才不躲避哭泣。”
- 译文:“如果跟随灵柩或举行告别仪式,就可以免除这些习俗。所有丧主的小功级别以上的人,只有在举行虞祭、附祭和练祭时才可以沐浴。对于疏衰等级的丧主来说,一旦下葬,如果其他人请他见面就见;如果其他人没有请他见面就不见他。只有小功等级的人请他见面就可以见。大功等级的人不能拿着丧主的丧杖。只有父母去世才不躲避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