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士以苇席。小敛:布绞,缩者一,横者三。君锦衾,大夫缟衾,士缁衾,皆一。衣十有九称,君陈衣于序东;大夫士陈衣于房中;皆西领北上。绞紟不在列。大敛:布绞,缩者三,横者五,布紟二衾。君大夫士一也。君陈衣于庭,百称,北领西上;大夫陈衣于序东,五十称,西领南上;士陈衣于序东,三十称,西领南上。绞紟如朝服,绞一幅为三、不辟,紟五幅、无紞。小敛之衣,祭服不倒。君无襚,大夫士毕主人之祭服;亲戚之衣,受之不以即陈。小敛,君大夫士皆用复衣复衾;大敛,君大夫士祭服无算,君褶衣褶衾,大夫士犹小敛也。袍必有表,不禅,衣必有裳,谓之一称。凡陈衣者实之箧,取衣者亦以箧升,降者自西阶。凡陈衣、不诎,非列采不入,絺绤纻不入。
【诗句及译文】
小敛在户内,大敛于阼。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士以苇席。
【注释】
- “小敛”:指丧葬过程中的初步收敛尸体的动作。
- 在户内:是指收敛尸体的动作发生在室内。
- 大敛:指丧葬过程中的正式收敛尸体的动作。
- 以簟席、蒲席、苇席:分别表示用竹席、草席、苇席来收敛尸体,这些是古代丧葬中常用的材料。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丧葬过程中的两个关键步骤:小殓(或称小敛)和大殓(或称大敛)。这两个动作都涉及到将死者的尸体收敛起来,但形式和所用的物品有所不同。小殓时使用竹席、草席、苇席等较为简朴的材料,而大殓则更为隆重,使用的是较厚的簟席、蒲席和苇席。这两句诗反映了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的严谨和尊重。
【诗句及译文】
君锦衾,大夫缟衾,士缁衾,皆一。
【注释】
- 君、大夫、士:分别指的是不同身份的人(国君、大夫和士),这里特指丧事中的身份等级。
- 锦衾、缟衾、缁衾:分别代表不同材质和颜色的被子。锦为贵重之材,缟为白色,缁为黑色,这三种颜色代表了高、中、低三等的丧服等级。
- 皆一:表示所有丧服的质地和颜色是一样的。
【译文】
国君用的被子是锦制成的,大夫用的被子是白麻布制成的,士用的被子是黑麻布制成的,三者都是同质同色。
【赏析】
这四句诗通过列举不同身份的人使用的被子颜色与材质,强调了中国古代丧葬制度中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的社会地位对应着不同的丧服,体现了对逝者的尊敬与对生者的约束。同时,这种色彩的区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逝者生前地位的认可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