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抚大夫,抚内命妇;大夫抚室老,抚侄娣。君大夫冯父母、妻、长子,不冯庶子;士冯父母、妻、长子、庶子,庶子有子,则父母不冯其尸。凡冯尸者,父母先,妻子后。君于臣抚之,父母于子执之,子于父母冯之,妇于舅姑奉之,舅姑于妇抚之,妻于夫拘之,夫于妻于昆弟执之。冯尸不当君所。凡冯尸,兴必踊。
父母之丧,居倚庐、不涂,寝苫枕块,非丧事不言。君为庐宫之,大夫士襢之。既葬柱楣,涂庐不于显者。君、大夫、士皆宫之。凡非适子者,自未葬以于隐者为庐。既葬,与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国事;大夫士言公事,不言家事。君既葬,王政入于国,既卒哭而服王事;大夫、士既葬,公政入于家,既卒哭、弁绖带,金革之事无辟也。既练,居垩室,不与人居。君谋国政,大夫、士谋家事。既祥,黝垩。祥而外无哭者;禫而内无哭者,乐作矣故也。禫而从御,吉祭而复寝。
以下是对《礼记》中的《丧大记》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疾病,外内皆埽:
- 注释:疾病期间,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都要进行清扫。
- 译文:一旦有疾病发生,无论内外,都需要彻底清理和消毒,以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 赏析:此句反映了古代人在疾病流行时,对环境卫生的重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
- 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
- 注释:国君和大夫需要撤除县邑,士人则去掉琴瑟等乐器。
- 译文:国君和大夫为了应对突发情况,需要撤除县邑,而士人因为地位较低,不需要这样做。
- 赏析:这一行为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不同阶级在危机时的应对措施有所区别,也展示了等级制度的存在。
- 寝东首于北牖下:
- 注释:国君和大夫在寝室中面向北,头枕在东侧的床上。
- 译文:国君和大夫在寝室中睡觉时,头枕在东侧的床上,身体朝向北方。
- 赏析:此行为可能与当时的风水信仰有关,同时也显示出国君和大夫在处理政务之余的生活状态。
- 废床,彻亵衣,加新衣,体一人:
- 注释:废除旧床,撤除亵衣,换上新衣,代表一个人。
- 译文:将旧床废弃,撤除亵衣,换上新衣,以示身份的转变或新生。
- 赏析:这种行为象征着从旧生活状态向新生活状态的转变,是对个人身份的重要标识。
- 男女改服:
- 注释:男性和女性改变服装。
- 译文:男性和女性改变了自己的服装样式。
- 赏析:这种变化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 属纩以俟绝气:
- 注释:用丝绵裹住病人的胸部等待窒息死亡。
- 译文:用丝绵裹住病人的胸部,等待其窒息死亡。
- 赏析:这是一种古老的救治方法,尽管效果有限,但在当时是救命的最后手段。
- 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妇人不死于男子之手:
- 注释:男性不会死于妇女之手,反之亦然。
- 译文:男性不会死于妇女之手,同样,妇女也不会死于男性之手。
- 赏析:这两句话强调了古代社会对性别角色的严格划分和性别不平等的观念。
- 练而食菜果,祥而食肉:
- 注释:举行斋戒仪式时,可以食用蔬菜和果品;举行祭祀仪式时,可以食用肉类。
- 译文:举行斋戒仪式时可以吃蔬菜和水果,祭祀时则可以吃肉类。
-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古代社会中不同场合的饮食规范和礼仪要求。
《礼记·丧大记》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礼仪规范,还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尊严、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