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居庐,终丧不御于内者,父在为母为妻;齐衰期者,大功布衰九月者,皆三月不御于内。妇人不居庐,不寝苫。丧父母,既练而归;期九月者,既葬而归。公之丧,大夫俟练,士卒哭而归。大夫、士父母之葬,既练而归。朔月忌日,则归哭于宗室。诸父兄弟之丧,既卒哭而归。父不次于子,兄不次于弟。

君于大夫、世妇大敛焉;为之赐则小敛焉。于外命妇,既加盖而君至。于士,既殡而往;为之赐,大敛焉。夫人于世妇,大敛焉;为之赐,小敛焉。于诸妻,为之赐,大敛焉。于大夫外命妇,既殡而往。大夫、士既殡而君往焉,使人戒之,主人具殷奠之礼,俟于门外。见马首,先入门右,巫止于门外,祝代之先,君释菜于门内。祝先升自阼阶,负墉南面。君即位于阼。小臣二人执戈立于前,二人立于后。摈者进,主人拜稽颡。君称言,视祝而踊,主人踊。大夫则奠可也。士则出俟于门外,命之反奠,乃反奠。卒奠,主人先俟于门外,君退,主人送于门外,拜稽颡。君于大夫疾,三问之,在殡,三往焉;士疾,壹问之,在殡,壹往焉。君吊则复殡服。夫人吊于大夫、士,主人出迎于门外,见马首,先入门右。夫人入,升堂即位。主妇降自西阶,拜稽颡于下。夫人视世子而踊。奠如君至之礼。夫人退,主妇送于门内,拜稽颡;主人送于大门之外不拜。大夫君不迎于门外。入即位于堂下。主人北面,众主人南面;妇人即位于房中。若有君命,命夫命妇之命,四邻宾客,其君后主人而拜。君吊,见尸柩而后踊。大夫、士若君不戒而往,不具殷奠;君退必奠。

君于大夫、世妇大敛焉;为之赐则小敛焉。于外命妇,既加盖而君至。于士,既殡而往;为之赐,大敛焉。夫人于世妇,大敛焉;为之赐,小敛焉。于诸妻,为之赐,大敛焉。于大夫外命妇,既殡而往。大夫、士既殡而君往焉,使人戒之,主人具殷奠之礼,俟于门外。见马首,先入门右,巫止于门外,祝代之先,君释菜于门内。祝先升自阼阶,负墉南面。君即位于阼。小臣二人执戈立于前,二人立于后。摈者进,主人拜稽颡。君称言,视祝而踊,主人踊。大夫则奠可也。士则出俟于门外,命之反奠,乃反奠。卒奠,主人先俟于门外,君退,主人送于门外,拜稽颡。君于大夫疾,三问之,在殡,三往焉;士疾,壹问之,在殡,壹往焉。君吊则复殡服。夫人吊于大夫、士,主人出迎于门外,见马首,先入门右。夫人入 ,升堂即位。主妇降自西阶,拜稽颡于下。夫人视世子而踊。奠如君至之礼準。夫人退,主妇送于门内,拜稽颡;主人送于大门之外不拜。大夫君不迎于门外。入即位于堂下。主人北面,众主人南面;妇人即位于房中。若有君命,命夫命妇之命,四邻宾客,其君后主人而拜。君吊,见尸柩而后踊。大夫、士若君不戒而往,不具殷奠;君退必奠。    

译文

  1. 丧居规矩:如果家中有人去世,父母或配偶去世后,男子需守孝三年,女子则守寡三年。如果是夫妻双方一起去世,守孝时间会更长。对于其他亲属的逝世,如祖父母、叔伯父母及兄弟姐妹去世等,根据关系远近和身份地位不同,守孝时间也有差异。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如丈夫或妻子去世时,子女可以提前出嫁或守寡。

  2. 丧服礼仪:根据《丧大记》记载,丧服分为五等。从最亲近的亲属到最远的亲属,其丧服颜色和款式逐渐变淡。例如,儿子为父母守孝,穿粗麻布制的孝服;孙子为祖父母守孝,则穿细麻布制的孝服。这些规定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尊卑秩序和伦理道德规范。

  3. 丧事仪式:在丧期内,家中成员的行为举止都有严格规定。例如,男性不得剃发、染指(染指甲)、戴首饰、洗澡或使用扇子等清凉用品。女性则需停止梳妆打扮、不穿戴鲜艳衣物出门、不参与喜庆活动等。这些行为都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尊重之情。同时,丧期期间家中也会举行一些祭祀活动,以祈求逝者的灵魂得到安宁。

  4. 丧后规矩:丧期满后,家中成员需要按照传统习俗进行一系列的恢复活动。如更换衣物、重新整理仪容仪表等。这些规矩旨在帮助人们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5. 特殊情况处理:如果家中有客人来访或参加丧宴等活动,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例如,男性宾客需脱帽免冠行礼致敬,女性宾客则需低头行礼以示敬意。此外,还需注意保持安静、不要打扰他人休息等。这些要求旨在体现对逝者的尊重以及对在场宾客的敬意。

  6. 回访与慰问:在丧事期间,亲朋好友通常会纷纷前来探望或慰问家人。此时需要热情接待并表示感激之情。同时,也需要关心家属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这些互动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也有助于共同度过难关。

  7. 后续事宜安排:丧事结束后需要妥善处理相关事宜如办理丧葬手续、清理遗物等确保一切井然有序地回归正轨。这些工作需要家庭成员齐心协力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确保逝者安息生者安宁。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丧大记》中的丧居规矩、丧服礼仪、丧事仪式、丧后规矩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式等内容展现了古代丧葬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