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尝,奉荐而进其亲也悫,其行趋趋以数。已祭,子赣问曰:「子之言祭,济济漆漆然;今子之祭,无济济漆漆,何也?」子曰:「济济者,容也远也;漆漆者,容也自反也。容以远,若容以自反也,夫何神明之及交,夫何济济漆漆之有乎?反馈,乐成,荐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君子致其济济漆漆,夫何慌惚之有乎?夫言,岂一端而已?夫各有所当也。」

孝子将祭,虑事不可以不豫;比时具物,不可以不备;虚中以治之。宫室既修,墙屋既设,百物既备,夫妇齐戒沐浴,盛服奉承而进之,洞洞乎,属属乎,如弗胜,如将失之,其孝敬之心至也与!荐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奉承而进之。于是谕其志意,以其恍惚以与神明交,庶或飨之。「庶或飨之」,孝子之志也。孝子之祭也,尽其悫而悫焉,尽其信而信焉,尽其敬而敬焉,尽其礼而不过失焉。进退必敬,如亲听命,则或使之也。孝子之祭,可知也,其立之也敬以诎,其进之也敬以愉,其荐之也敬以欲;退而立,如将受命;已彻而退,敬齐之色不绝于面。孝子之祭也,立而不诎,固也;进而不愉,疏也;荐而不欲,不爱也;退立而不如受命,敖也;已彻而退,无敬齐之色,而忘本也。如是而祭,失之矣。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人之道也。

仲尼尝,奉荐而进其亲也悫,其行趋趋以数。已祭,子赣问曰:「子之言祭,济济漆漆然;今子之祭,无济济漆漆,何也?」子曰:「济济者,容也远也;漆漆者,容也自反也。容以远,若容以自反也,夫何神明之及交,夫何济济漆漆之有乎?反馈,乐成,荐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君子致其济济漆漆,夫何慌惚之有乎?夫言,岂一端而已?夫各有所当也。」

仲尼曾经祭祀,恭敬地捧着祭品向自己的双亲献上,他的行为举止非常恭谨,步伐稳重且有序。在完成了祭祀之后,子赣问道:「您刚才谈到祭祀时,言辞显得十分庄重和崇敬;但如今我看到您的祭祀仪式,却显得有些散漫,这是怎么回事呢?」孔子回答道:「所谓‘济济者’,是形容我对待双亲的态度是深远的,如同远处的高山一般巍峨;而‘漆漆者’,则是形容我对自我反省的态度是非常严肃的,如同一面镜子能够映射出我的全部内心世界。通过这样的自我反省,我与神明之间的联系就变得亲近了。至于为何会显得‘济济漆漆’(即庄重崇敬),那是因为我的内心充满了敬仰之心。」

孔子接着解释说,在祭祀的过程中,他会反复思考各种细节问题,比如如何安排祭品的顺序、如何调整音乐的旋律等等。这些细致的工作都体现了他对礼仪的尊重和对亲情的珍视。

孔子进一步解释道,他之所以能够在祭祀中表现出如此庄重的态度,是因为他在祭祀过程中始终保持一颗谦虚的心。他深知自己对于双亲的孝敬之情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仅仅因为外在的形式或礼节。这种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使得他在祭祀时能够真正做到心无旁骛、全神贯注。

孔子在祭祀时的言行举止都是出于对双亲的深深敬爱。他不仅在形式上做到了尽善尽美,更在精神上与神明建立了深厚的联系。这种敬爱的情怀是任何其他事物都无法替代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