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膺箓受图,顺天行诛,杖朱旗而建大号。所推必亡,所存必固。扫项军于垓下,绁子婴于轵涂。因秦宫室,据其府库。作洛之制,我则未暇。是以西匠营宫,目玩阿房,规摹逾溢,不度不臧。损之又损,然尚过于周堂。观者狭而谓之陋,帝已讥其泰而弗康。

且高既受命建家,造我区夏矣;文又躬自菲薄,治致升平之德。武有大启土宇,纪禅肃然之功。宣重威以抚和,戎狄呼韩来享。咸用纪宗存主,飨祀不辍。铭勋彝器,历世弥光。

今舍纯懿而论爽德,以春秋所讳而为美谈,宜无嫌于往初,故蔽善而扬恶,祗吾子之不知言也。必以肆奢为贤,则是黄帝合宫,有虞总期,固不如夏癸之瑶台,殷辛之琼室也,汤武谁革而用师哉?盍亦览东京之事以自寤乎?且天子有道,守在海外。守位以仁,不恃隘害。苟民志之不谅,何云岩险与襟带?秦负阻于二关,卒开项而受沛。彼偏据而规小,岂如宅中而图大?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李商隐,他的作品以婉约含蓄、辞藻华丽著称。这首诗名为《东京赋》,是一首描写唐朝高祖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的历史题材诗。以下是诗句、译文和注释:

诗句

  1. 高祖膺箓受图,顺天行诛,杖朱旗而建大号。所推必亡,所存必固。扫项军于垓下,绁子婴于轵涂。因秦宫室,据其府库。作洛之制,我则未暇。是以西匠营宫,目玩阿房,规摹逾溢,不度不臧。损之又损,然尚过于周堂。观者狭而谓之陋,帝已讥其泰而弗康。
  2. 且高既受命建家,造我区夏矣;文又躬自菲薄,治致升平之德。武有大启土宇,纪禅肃然之功。宣重威以抚和,戎狄呼韩来享。咸用纪宗存主,飨祀不辍。铭勋彝器,历世弥光。
  3. 今舍纯懿而论爽德,以春秋所讳而为美谈,宜无嫌于往初,故蔽善而扬恶,祗吾子之不知言也。必以肆奢为贤,则是黄帝合宫,有虞总期,固不如夏癸之瑶台,殷辛之琼室也,汤武谁革而用师哉?盍亦览东京之事以自寤乎?
  4. 且天子有道,守在海外。守位以仁,不恃隘害。苟民志之不谅,何云岩险与襟带?秦负阻于二关,卒开项而受沛。彼偏据而规小,岂如宅中而图大?
  5. (注:以下注释部分根据诗歌内容进行解读,可能与原意有所不同)

译文

  1. 高祖接受了天命并建立了国家,顺应天道施行诛杀,手持朱红色的旗帜建立伟大的称号。他所推崇的必然灭亡,他所保护的必然坚固。在垓下消灭了项羽的军队,在轵地捉住了子婴。他们利用了秦朝宫室,占据了它的府库里的物品。建造洛阳制度的事情,我还来不及去做。因此西边的工匠建造宫殿,欣赏阿房宫的宏伟,规划超出了尺度,不符合常理。经过减少再减少,但仍然超过了周朝。观看的人狭窄却认为它丑陋,皇帝已经批评它过于奢华而不安定。
  2. 况且高祖已经接受天命建立家族,建立了我们的华夏大地;文帝又亲自谦虚,治理出升平和的美德。武帝有很大的开疆扩土的功劳,记下了禅让的庄严功绩。宣扬威望以安抚和谐,戎狄呼韩来享受。都用来纪念宗庙保存国君,祭奠不停止。铭刻功勋在彝器上,历经世代更加光辉。
  3. 现在抛弃纯正的美德去评价他的过失德行,按照春秋时期所忌讳的事情作为美谈,应该没有嫌隙于过去。所以遮掩好的品德而去张扬不好的,真是不明白你的说法啊。一定把奢侈视为美德,那就像是黄帝修建宫室,有了虞舜的总期,当然不如夏桀的瑶台,殷纣的琼室。难道商汤王、周武王要改变它吗?何不也看看唐朝建立时的情况以自己觉醒呢?而且天子有道德,守国在外。守国的原则是仁爱,不凭借狭隘的危害。如果民众的意志不理解,怎么能说山川险峻与胸怀宽广呢?秦国在二关负隅防守,终于打开了项梁而让刘邦得到了天下。他们只占据一方而谋划小事情,难道能像住在中原而谋划大事的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历史题材作品,作者通过描绘高祖建立唐朝的过程,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的评价和看法。诗中对高祖和文帝的描述较为正面,而对武帝的赞美和对其他朝代的比较则带有讽刺性。整体上,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叙述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