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诗句】
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译文】
从前,羿在山林中狩猎时遇到嫦娥,他们一同在月桂树下许下了誓言,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到了尧的时代,天空中出现了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庄稼焦枯,草木枯萎,人们无法生存。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等怪兽成了人们的大患。尧命令羿将凿齿从畴华的荒野杀死,将九婴从凶水处斩杀,捕捉住大风在青丘的沼泽,将十日射落下来,将猰貐斩首于洞庭湖畔,抓住封豨于桑林。百姓们都欢呼雀跃,把尧当作了他们的君主。
羿向西王母求取长生不老的仙药,并将其交给了嫦娥。然而逢蒙却偷偷地窃取了这些仙药,但他未能成功,心生恶意想要伤害嫦娥。嫦娥没有办法,只好吞下了长生不老药,飞升至月亮上。她不忍心离开羿,留在了月宫中。那里寂静而寒冷,嫦娥感到非常孤独和失落,没有其他东西可以陪伴自己。于是她催动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采集仙药,希望用它们来恢复自己的生命力,重新回到人间。
羿听说嫦娥离开自己去月亮上了,悲痛欲绝。月母被羿的诚意所感动,同意让他在满月的夜晚到月桂树下与嫦娥相会。民间还流传着他们偷偷交谈的故事。
【赏析】
这首《嫦娥奔月》是一首充满神话色彩的诗歌,它描绘了嫦娥为了不让羿受到伤害,毅然吞下长生不老药飞升月亮的悲壮故事。诗中的嫦娥是一个忠贞不渝、不畏艰险的女性形象。她的忠诚和勇气令人敬佩,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向往。此外,这首诗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独特理解,通过月亮的变化暗示了世间万物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