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诗句解释

  • 枭逢鸠:枭和鸠是两种不同的鸟类。枭,一种通常被认为叫声尖刻且刺耳的鸟类;而鸠,通常叫声温和且悠长。在古代文化中,枭常常与狡猾、不祥联系在一起,而鸠则是和平与安宁的象征。

  • 枭将东徙:枭计划向东迁移。这个动作可能预示着一个转变或改变,也可能仅仅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栖息地。

  • 鸠曰:“子将安之?”:鸠对枭的计划表示疑问。这里的“安之”意味着询问“你打算怎样安置自己”或“你准备怎么应对这个变化”。

  • 枭曰:“我将东徙。”:枭告诉鸠他即将向东迁移。这可能是出于逃避当前环境或是为了寻找一个新的生活环境。

  • 鸠曰:“何故?”:鸠问为什么。这显示出对枭决定的解释或动机的好奇。

  •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枭解释说,因为他的声音不好听,所以人们都讨厌他的叫声。这反映了枭的负面形象,并暗示了他在群体中的孤立地位。

  •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鸠回应说,如果枭能够改变他的叫声,那么他就可以继续留在原处,但如果他不能,那么向东迁徙也还是因为声音的问题。

译文

枭(一种鸟类)将要向东迁移。

鸠问:“你怎么打算呢?”

枭回答说:“我将向东迁移。”

鸠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枭解释说:“因为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人们都讨厌我的叫声。”

鸠说:“如果你能改变你的叫声,那么你就可以留在原来的地方;但如果你无法改变,那么向东迁移,人们还是会因为你的声音而讨厌你。”

赏析

这首诗通过枭与鸠的对话形式,生动地表现了一个个体在社会中面临的挑战和困境。首先,诗中的枭代表了那些因某种原因而受到排斥或不喜欢的个体;而鸠则代表着和平、友好的一方,象征着和谐的社会氛围。

诗中的枭选择东迁,表明了他对当前环境的不满以及寻求更好生活的渴望。然而,这种改变并不总能成功,因为即使东迁,由于他的叫声不好听,仍然可能会遭到人们的反感。这反映了社会压力和个人努力之间的矛盾。

鸠的回答强调了个人品质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保持良好品质总是有益的。同时,它也表达了对和谐共处的向往,强调了社会应该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机会和空间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优点。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多元性。它不仅提供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