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上自南郡由武关归。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
登之罘,刻石。其辞曰:
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彊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其东观曰:
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
译文:秦始皇返回时,经过彭城,进行斋戒祈祷,希望能找到周朝的鼎,并试图在泗水边找到它。他派遣一千人下到水中去寻找,但没有找到。于是,他向西南方渡过淮水,前往衡山和南郡。随后,他又乘船到了湘山祠。然而,遇到了一场大风,几乎无法通过。秦始皇询问博士:“湘君神?”博士回答说:“我听说,这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所以葬在这里。”因此,秦始皇非常生气,命令刑徒三千人在湘山上伐树,用赭石将山涂成红色。秦始皇从南郡经由武关返回。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
译文:二十九年,秦始皇开始了东巡之旅。到达阳武的博狼沙后,被当地的盗贼吓了一跳。后来,秦始皇派人四处寻找,但未果,于是命令全国上下在大搜捕十天内必须捉拿盗贼归案。
登之罘,刻石。其辞曰:
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彊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其东观曰:
译文:登上之罘山,秦始皇刻石铭记自己的功德。其铭文如下:
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彊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其东观曰:
赏析:这段文字记载了秦始皇二十九年东游之事以及他在登之罘山时所做的铭文。铭文中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治理、对外扩张以及对人民的关怀等多重情感。同时,这也反映了秦始皇的雄心壮志和对国家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