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十一月,上曰:“前日(计)[诏]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绛侯勃免丞相就国,以太尉颍阴侯婴为丞相。罢太尉官,属丞相。四月,城阳王章薨。淮南王长与从者魏敬杀辟阳侯审食其。
五月,匈奴入北地,居河南为寇。帝初幸甘泉。六月,帝曰:“汉与匈奴约为昆弟,毋使害边境,所以输遗匈奴甚厚。今右贤王离其国,将众居河南降地,非常故,往来近塞,捕杀吏卒,驱保塞蛮夷,令不得居其故,陵轹边吏,入盗,甚敖无道,非约也。其发边吏骑八万五千诣高奴,遣丞相颍阴侯灌婴击匈奴。”匈奴去,发中尉材官属卫将军军长安。
辛卯,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见故群臣,皆赐之。举功行赏,诸民里赐牛酒。复晋阳中都民三岁。留游太原十馀日。
三年十月丁酉晦,日蚀。十一月,上曰:“前日[诏]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绛侯勃免丞相就国,以太尉颍阴侯婴为丞相。罢太尉官,属丞相。四月,城阳王章薨。淮南王长与从者魏敬杀辟阳侯审食其。五月,匈奴入北地,居河南为寇。帝初幸甘泉。六月,帝曰:“汉与匈奴约为昆弟,毋使害边境,所以输遗匈奴甚厚。今右贤王离其国,将众居河南降地,非常故,往来近塞,捕杀吏卒,驱保塞蛮夷,令不得居其故,陵轹边吏,入盗,甚敖无道,非约也。其发边吏骑八万五千诣高奴,遣丞相颍阴侯灌婴击匈奴。”匈奴去,发中尉材官属卫将军军长安。辛卯,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见故群臣,皆赐之。举功行赏,诸民里赐牛酒。复晋阳中都民三岁。留游太原十馀日。
注释
- 孝文本纪:本纪主要记录了汉文帝在位期间的政绩和德行,是《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三年:指的是汉文帝即位后的第三年。
- 十月:具体的月份是公元前一世纪的十月。
- 丁酉晦:指农历日期,晦日即月末的最后一天。
- 目有食之:日食是一种天文现象,表明太阳进入地球的阴影部分。
- 十一月:指的是汉文帝在位的第十一个月。
- 上曰:“前日(计)[诏]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这段话反映了汉文帝的诏书内容,显示了他对大臣的关怀及对国家治理的重视。
- 绛侯勃免丞相就国:绛侯(周勃)因某些原因被免去丞相职务并返回封地。
- 罢太尉官,属丞相:太尉的职责被取消,由丞相直接管理军事事务。
- 四月:具体时间为公元前一世纪的四月。
- 城阳王章薨:城阳王刘章去世。
- 匈奴入北地:匈奴侵犯西汉的北部地区北地。
- 帝初幸甘泉:皇帝初次访问甘泉宫。甘泉宫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是汉朝皇帝的避暑宫殿。
- 发边吏骑八万五千诣高奴:皇帝派遣边区官兵八万五千人前往高奴执行某项任务或军事行动。
- 发中尉材官属卫将军军长安:皇帝命令中尉领导的部队和材官跟随卫将军的军队开往长安。
- 辛卯:具体时间为公元前一世纪辛卯年的某一天。
- 帝自甘泉之高奴:皇帝亲自前往甘泉宫所在地的高奴。
- 幸太原:皇帝到太原进行访问或巡视。
- 赐故群臣:皇帝给予旧臣们的赏赐,可能包括金钱、土地或其他物资。
- 举功行赏:表彰和奖励在特定事件中表现出色或有功的个人或集体。
- 诸民里赐牛酒:地方民众获得牛肉和酒的恩惠。
- 复晋阳中都民三岁:恢复了山西太原地区的三年免税政策。
- 留游太原十馀日:皇帝在太原停留并游览了十多天。
赏析
本篇记述了汉文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政策及其成效,展示了一个理想化的封建帝王形象。文中多次提及“上曰”和具体的行动指示,体现了皇帝与臣民之间的互动以及政策的实施过程。此外,诏书的内容显示了文帝治国理念的人文关怀和务实精神,如废除连坐法和肉刑等措施,既体现了法律改革,又表达了文帝对人民生活的关怀。这些政策反映出文帝的仁政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不仅增强了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感,也为后世树立了一个理想的君主典范。通过细致的分析,可以看出汉文帝的统治策略和治国理念对于当时乃至后世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展现了一个古代帝王应有的责任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