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北王兴居闻帝之代,欲往击胡,乃反,发兵欲袭荥阳。于是诏罢丞相兵,遣棘蒲侯陈武为大将军,将十万往击之。祁侯贺为将军,军荥阳。七月辛亥,帝自太原至长安。乃诏有司曰:「济北王背德反上,诖误吏民,为大逆。济北吏民兵未至先自定,及以军地邑降者,皆赦之,复官爵。与王兴居去来,亦赦之。」八月,破济北军,虏其王。赦济北诸吏民与王反者。[1]
六年,有司言淮南王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毋度,出入拟于天子,擅为法令,与棘蒲侯太子奇谋反,遣人使闽越及匈奴,发其兵,欲以危宗庙社稷。群臣议,皆曰「长当弃市」帝不忍致法于王,赦其罪,废勿王。群臣请处王蜀严道、邛都,帝许之。长未到处所,行病死,上怜之。后十六年,追尊淮南王长谥为厉王,立其子三人为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
济北王兴居闻帝之代,欲往击胡,乃反,发兵欲袭荥阳。于是诏罢丞相兵,遣棘蒲侯陈武为大将军,将十万往击之。祁侯贺为将军,军荥阳。七月辛亥,帝自太原至长安。乃诏有司曰:「济北王背德反上,诖误吏民,为大逆。济北吏民兵未至先自定,及以军地邑降者,皆赦之,复官爵。与王兴居去来,亦赦之。」八月,破济北军,虏其王。赦济北诸吏民与王兴居反者。[1]
注释:济北王兴居听闻文帝即位的消息后,打算前往攻打匈奴,但随后他反悔了,并起兵攻打荥阳。文帝立即命令撤销丞相的部队,派棘蒲侯陈武担任大将军,率领十万军队前去征伐济北王。祁侯贺也被任命为将军,驻扎在荥阳。七月辛亥日,文帝从太原抵达长安。他发布诏书说:“济北王违背恩德,背叛皇上,给百姓带来了困扰,这是最大的罪过。济北的官兵在没有到达之前就已经自行解散,以及那些因战争需要投降的城池和土地,一律赦免,恢复他们的地位和官位。对那些曾经与济北王来往的人,也都赦免。”八月,攻破了济北军的主力,俘虏了济北王。同时赦免了济北王及其手下的官吏、士兵、民众等所有参与反叛的人。[1]”
赏析:这段记载反映了汉文帝处理济北王叛乱的策略。文帝采取了果断而宽容的态度,一方面迅速平息了叛乱,另一方面通过赦免来安抚民心,体现了他的宽厚仁慈和治国智慧。同时,这也反映出当时汉朝中央集权的弱化和地方势力的强大,以及皇帝与诸侯王之间的关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