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余每读虞书,至于君臣相敕,维是几安,而股肱不良,万事堕坏,未尝不流涕也。成王作颂,推己惩艾,悲彼家难,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君子不为约则修德,满则弃礼,佚能思初,安能惟始,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传曰“治定功成,礼乐乃兴”。海内人道益深,其德益至,所乐者益异。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凡作乐者,所以节乐。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其如此也。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天子躬于明堂临观,而万民咸荡涤邪秽,斟酌饱满,以饰厥性。故云雅颂之音理而民正,嘄嘄之声兴而士奋,郑卫之曲动而心**。及其调和谐合,鸟兽尽感,而况怀五常,含好恶,自然之势也?

{    
"诗句": "太史公曰:余每读虞书,至於君臣相敕,维是几安,而股肱不良,万事堕坏,未尝不流涕也。成王作颂,推己惩艾,悲彼家难,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君子不为约则修德,满则弃礼,佚能思初,安能惟始,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传曰“治定功成,礼乐乃兴”。",    
"译文": "太史公说:我每当阅读《虞书》时,看到君臣之间的相互告诫,维护国家的稳定,而身边的大臣却不尽其责,导致国家的一切都被破坏,我不禁为之流泪。成王作诗歌颂自己,反思自己的过失,感慨家庭之难,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小心谨慎。君子如果不约束自己就修养品德,满足后就要抛弃礼仪,安逸时要想到起初,安定时要想到开始,沐浴在恩惠之中歌唱辛苦和努力,没有比这样的更大的德行了!《传》中曾说:国家治理得当,功业完成的时候,礼乐就会兴盛。《史记·八书·乐书》中说:天下人的品行越来越深厚,他们的道德水平越来越高,他们喜欢的东西也越来越不一样。",    
"注释": {    
"虞书": "《虞书》是《尚书》中的一篇,记载了虞舜时期的一些政策和管理方法。",    
"成王": "周成王(姬发),周武王的儿子,周朝的建立者之一。",    
"八书": "《史记·八书》是司马迁所著的历史文献,记录了《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八种制度和内容。",    
"乐书": "《乐书》是《史记》的一部分,专门讨论音乐、礼乐制度和音乐对政治的影响。",    
"治定功成": "指国家政治稳定并取得显著成就。",    
"礼乐乃兴": "随着国家治理得当,礼乐制度也会随之兴盛。",    
"世道人心": "社会风气和人们的道德观念。"    
},    
"赏析": "这段文字出自《史记·八书·乐书》,由太史公司马迁所作。文中通过描述《虞书》和成王的诗歌,表达了他对治国有方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渴望。同时,他通过对礼乐兴盛的论述,展现了他对文化和政治关系的看法。司马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国家治理和个人修养的重视,以及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