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道亏缺而郑音兴起,封君世辟,名显邻州,争以相高。自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于鲁,虽退正乐以诱世,作五章以剌时,犹莫之化。陵迟以至六国,流沔沈佚,遂往不返,卒于丧身灭宗,并国于秦。

秦二世尤以为娱。丞相李斯进谏曰:“放弃诗书,极意声色,祖伊所以惧也;轻积细过,恣心长夜,纣所以亡也。”赵高曰:“五帝、三王乐各殊名,示不相袭。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欢喜,合殷勤,非此和说不通,解泽不流,亦各一世之化,度时之乐,何必华山之騄耳而后行远乎?”二世然之。

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令小儿歌之。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舞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于乐府习常肄旧而已。

至今上即位,作十九章,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声,拜为协律都尉。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多尔雅之文。

译文

治道亏缺而郑音兴起,封君世辟,名显邻州,争以相高。自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于鲁,虽退正乐以诱世,作五章以剌时,犹莫之化。陵迟以至六国,流沔沈佚,遂往不返,卒于丧身灭宗,并国于秦。

秦二世尤为喜爱这些音乐。丞相李斯进谏说:“放弃诗书,极意声色,祖伊所以惧也;轻积细过,恣心长夜,纣所以亡也。”赵高说:“五帝、三王乐各殊名,示不相袭。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欢喜,合殷勤,非此和说不通,解泽不流,亦各一世之化,度时之乐,何必华山之騄耳而后行远乎?”二世赞同。

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令小儿歌之。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舞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于乐府习常肄旧而已。

至今上即位,作十九章,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声,拜为协律都尉。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多尔雅之文。

注释

  1. 治道亏缺而郑音兴起: 国家治理不善导致的音乐兴盛。
  2. 封君世辟,名显邻州: 封地的君主因世袭权力显赫,名声传遍周边州。
  3. 祖伊所以惧也: 古代贤臣祖伊担心这样的奢侈风气会带来危险。
  4. 轻积细过,恣心长夜: 轻视微小的错误,放纵无度的娱乐。
  5. 五帝、三王乐各殊名: 五帝、三王时代的音乐风格各异,没有雷同。
  6. 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 高祖刘邦路过沛县时,有感于当地文化,即兴创作了《三侯之章》。
  7. 令小儿歌之: 命令让小孩子们唱这首诗作为娱乐。
  8. 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舞宗庙: 高祖去世后,命令在沛县可以四季进行歌舞表演来祭祀宗庙。
  9. 于乐府习常肄旧: 学习并遵循古代的乐府传统。
  10. 至今上即位: 指汉武帝刘彻即位。
  11. 作十九章: 创作十九章的曲调供武帝使用。
  12. 李延年次序其声: 李延年到宫中协助制作乐曲。
  13. 通一经之士: 精通经典的人。
  14. 皆集会五经家: 聚集五经的学者们共同讨论和学习。
  15. 多尔雅之文: 作品充满文雅的风格。

赏析

这首诗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歌,主要讲述了音乐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音乐来教化人民、传承文化。从内容上看,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音乐风貌,也体现了作者对于音乐与政治、文化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