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书曰: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州,陂九泽,度九山。然河淄衍溢,害中国也尤甚。唯是为务。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南到华阴,东下砥柱,及孟津、洛汭,至于大邳。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北载之高地,过降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勃海。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菑济之间。于是,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盖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诗句
- 夏书曰: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
- 注释: 《史记·八书·河渠书》中提到的“禹抑洪水”是指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抑”是抑制的意思,”洪水”指的是泛滥的河流。
- 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 注释: 通过疏通河流来区分九州,依据地形和土地情况来决定贡物的品种。
- 通九州,陂九泽,度九山。
- 注释: 打通了连接九州的道路,疏浚九个湖泊,穿越九座大山。
- 然河淄衍溢,害中国也尤甚。
- 注释: 然而黄河和淄水泛滥严重,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 唯是为务。
- 注释: 治理黄河和淄水成为了主要任务。
- 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
- 注释: 因此,大禹治理黄河的路线从积石山开始,经过龙门。
- 南到华阴,东下砥柱,及孟津、洛汭,至于大邳。
- 注释: 黄河向南流经华容山,向东流经太行山的砥柱,到达孟津、洛水,最终到达大陆。
- 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
- 注释: 大禹认为黄河源头的高差很大,水流湍急且凶猛,不适合在平坦的大地上行走,多次导致河道堵塞,于是他开挖两条渠道来引导河水。
- 北载之高地,过降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勃海。
- 注释: 把河水向北运输到高处,越过降水,最后流入大陆,形成了九条河流,成为反向流入大海的河流。
- 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
- 注释: 通过疏导九条河流,九片湖泊被排干,中原地区安定下来,大禹的业绩被后世传颂,惠及了夏朝的三代。
-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
- 注释: 从此以后,荥阳县以下引黄河往东南,形成了一条大河(即鸿沟),用于连接宋、郑、陈、蔡、曹、卫六国,并汇合济水、汝水、泲水、泗水等河流。
- 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
- 注释: 在楚国西部,大禹开通了汉江和云梦泽之间的渠;在东部,又开通了长江和淮河之间的渠;在吴国,又开通了三条江和五个湖泊之间的渠。
- 于齐,则通菑济之间。
- 注释: 在齐国,大禹开通了菑水和济水之间的水渠。
- 于是,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 注释: 蜀郡太守李冰凿开离碓,排除了沫水的危害;在成都境内开挖了两条江河。
-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 注释: 这些运河都可以用来航行船只,多余的可以灌溉和浸泡农田。
- 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盖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 注释: 大禹治水过程中,常常利用河水灌溉田畴,数量无法统计。
译文
《史记·八书·河渠书》记载了大禹治理黄河的故事。大禹在治理黄河时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疏导河道、开挖水渠、修筑堤坝等。他成功将黄河从积石山引到了龙门,然后向南流经华阴、太行山的砥柱,再流向孟津和洛水,最后注入大海。在治理过程中,大禹发现黄河源头地势较高,水流湍急凶猛,不利于在平坦的大地上行走,因此多次导致河道堵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禹开挖了两条渠道来引导河水,并将其输送至高地。这样,黄河的水位得以降低,水流变得顺畅,最终形成九条河流注入大海。
治理黄河的成功不仅使得中原地区得到了安宁,而且大禹的事迹也流传千古,惠及了夏朝的三代。此后,荥阳以下的黄河向东南方延伸形成了一条大河(即鸿沟),它连接了宋、郑、陈、蔡、曹、卫等六个国家,并与济水、汝水、泲水、泗水等其他河流汇合。在楚国西部,大禹开通了汉江和云梦泽之间的渠;在东部则开辟了长江和淮河之间的渠道;在吴国,又开通了三条长江和五个湖泊之间的渠道。在齐国,又打通了菑水和济水之间的水渠。此外,蜀郡太守李冰还凿开了离碓,排除了沫水的障碍;在成都境内开挖了两条江河。这些运河不仅可以用于航行,还有余力灌溉农田。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这些成就,虽然难以一一统计,但足以说明他的治水业绩非常辉煌。
赏析
这段文字是对《史记·八书·河渠书》中有关大禹治水的记载的概括。作者通过对大禹治水的详细记述,展示了古代水利工程的伟大成就。文章首先介绍了大禹治水的起因和过程,以及他在治理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接着,作者详细介绍了大禹治理黄河的过程,包括疏导河流、开挖渠道、修建堤坝等举措。文章还描述了大禹治理黄河成功后的成果,如使中原地区得到安宁、大禹的事迹被传颂等。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大禹治水的后续发展,如荥阳以下的河流向东南方延伸形成的鸿沟、楚魏两国的水渠等。整体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展现了古代水利建设的辉煌成就,也体现了大禹这位伟大人物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