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韩君初称王。秦使张仪与楚、齐、魏相会,盟啮桑。
十一年,苏秦约从山东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兵皆引而归,齐独后。十二年,齐愍王伐败赵、魏军,秦亦伐败韩,与齐争长。
十六年,秦欲伐齐,而楚与齐从亲,秦惠王患之,乃宣言张仪免相,使张仪南见楚王,谓楚王曰:「敝邑之王所甚说者无先大王,虽仪之所甚愿为门阑之厮者亦无先大王。敝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先齐王,虽仪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而大王和之,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仪亦不得为门阑之厮也。王为仪闭关而绝齐,今使使者从仪西取故秦所分楚商于之地方六百里,如是则齐弱矣。是北弱齐,西德于秦,私商于以为富,此一计而三利俱至也。」怀王大悦,乃置相玺于张仪,日与置酒,宣言「吾复得吾商于之地」。群臣皆贺,而陈轸独吊。怀王曰:「何故?」陈轸对曰:「秦之所为重王者,以王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交先绝,是楚孤也。夫秦又何重孤国哉,必轻楚矣。且先出地而后绝齐,则秦计不为。先绝齐而后责地,则必见欺于张仪。见欺于张仪,则王必怨之。怨之,是西起秦患,北绝齐交。西起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之兵必至。臣故吊。」楚王弗听,因使一将军西受封地。
诗句:燕、韩君初称王
译文:
张仪与楚、齐、魏相会,在啮桑订立盟约。十一年(前318),苏秦联合山东六国攻打秦国,楚怀王为联军首领。大军打到函谷关,秦国出兵迎击,六国军都先后撤军,其中齐国军队在最后。十二年(前310),齐愍王率军击败赵、魏联军,同时秦国也打败了韩国,双方因争夺领土发生冲突。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间的纷争与合作,特别是秦国与六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诗中的“燕、韩君初称王”一句揭示了当时各国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政治博弈,同时也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和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