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齐愍王欲为从长,恶楚之与秦合,乃使使遗楚王书曰:「寡人患楚之不察于尊名也。今秦惠王死,武王立,张仪走魏,樗里疾、公孙衍用,而楚事秦。夫樗里疾善乎韩,而公孙衍善乎魏;楚必事秦,韩、魏恐,必因二人求合于秦,则燕、赵亦宜事秦。四国争事秦,则楚为郡县矣。王何不与寡人并力收韩、魏、燕、赵,与为从而尊周室,以案兵息民,令于天下?莫敢不乐听,则王名成矣。王率诸侯并伐,破秦必矣。王取武关、蜀、汉之地,私吴、越之富而擅江海之利,韩、魏割上党,西薄函谷,则楚之彊百万也。且王欺于张仪,亡地汉中,兵锉蓝田,天下莫不代王怀怒。今乃欲先事秦!愿大王孰计之。」

楚王业已欲和于秦,见齐王书,犹豫不决,下其议群臣。群臣或言和秦,或曰听齐。昭雎曰:「王虽东取地于越,不足以刷耻;必且取地于秦,而后足以刷耻于诸侯。王不如深善齐、韩以重樗里疾,如是则王得韩、齐之重以求地矣。秦破韩宜阳,而韩犹复事秦者,以先王墓在平阳,而秦之武遂去之七十里,以故尤畏秦。不然,秦攻三川,赵攻上党,楚攻河外,韩必亡。楚之救韩,不能使韩不亡,然存韩者楚也。韩已得武遂于秦,以河山为塞,所报德莫如楚厚,臣以为其事王必疾。齐之所信于韩者,以韩公子眛为齐相也。韩已得武遂于秦,王甚善之,使之以齐、韩重樗里疾,疾得齐、韩之重,其主弗敢弃疾也。今又益之以楚之重,樗里子必言秦,复与楚之侵地矣。」于是怀王许之,竟不合秦,而合齐以善韩。

”`
楚世家

二十年,齐愍王欲为从长,恶楚之与秦合。乃使使遗楚王书曰:「寡人患楚之不察于尊名也。今秦惠王死,武王立,张仪走魏,樗里疾、公孙衍用,而楚事秦。夫樗里疾善乎韩,而公孙衍善乎魏;楚必事秦,韩、魏恐,必因二人求合于秦,则燕、赵亦宜事秦。四国争事秦,则楚为郡县矣。王何不与寡人并力收韩、魏、燕、赵,与为从而尊周室,以案兵息民,令于天下?莫敢不乐听,则王名成矣。王率诸侯并伐,破秦必矣。王取武关、蜀、汉之地,私吴越之富而擅江海之利,韩、魏割上党,西薄函谷,则楚之彊百万也。且王欺于张仪,亡地汉中,兵锉蓝田,天下莫不代王怀怒。今乃欲先事秦!愿大王孰计之。」

楚王业已欲和于秦,见齐王书,犹豫不决,下其议群臣。群臣或言和秦,或曰听齐。昭雎曰:「王虽东取地于越,不足以刷耻;必且取地于秦,而后足以刷耻于诸侯。王不如深善齐、韩以重樗里疾,如是则王得韩、齐之重以求地矣。秦破韩宜阳,而韩犹复事秦者,以先王墓在平阳,而秦之武遂去之七十里,以故尤畏秦。不然,秦攻三川,赵攻上党,楚攻河外,韩必亡。楚之救韩,不能使韩不亡,然存韩者楚也。韩已得武遂于秦,以河山为塞,所报德莫如楚厚,臣以为其事王必疾。齐之所信于韩者,以韩公子眛为齐相也。韩已得武遂于秦,王甚善之,使之以齐、韩重樗里疾,疾得齐、韩之重,其主弗敢弃疾也。今又益之以楚之重,樗里子必言秦,复与楚之侵地矣。」
于是怀王许之,竟不合秦,而合齐以善韩。

赏析:
《史记·楚世家》主要记述了楚国从鬻熊到楚王负刍约八百年间的历史。楚国始封. 鬻熊曾服侍周文王。后来,身为周文王和周武王功臣后代的熊绎(楚国国君以芈为姓,以熊为氏)被周成王封于楚地(大小约方圆五十里),并被赐子爵。

本篇通过记载楚王与齐国及秦国的互动关系,展现了战国时期楚国与周边国家的复杂关系以及楚国内部的矛盾和决策过程。文章不仅记录了楚国与秦国的争斗,还揭示了楚国内部的派系斗争和权力博弈。同时,文章通过对人物言论的分析,反映出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社会心态。此外,文中还提及楚国的对外扩展和文化成就,体现了楚国在当时的影响力和地位。

《史记·楚世家》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本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动态和历史变迁的重要史料。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和历史人物的命运走向。


译文:
二十载春末,齐国愍王想当盟主,讨厌楚国与秦国亲近。于是派遣使者致书楚顷荌说:「寡人忧虑楚国不会明辨尊贵之名。如今秦惠王已死,武王即位,张仪逃至魏国,樗里疾、公孙衍掌权,而楚国事奉秦国。樗里疾善于韩国,公孙衍善于魏国;楚国如果事奉秦国,那么韩国、魏国就会惊恐不安,必定会借助两人向秦国靠拢。这样,燕国、赵国也会事奉秦国。四国争相事秦时楚就成为郡县了。大王为什么不与寡人一起努力收回韩、魏、燕、赵的土地,与他们联合尊奉周室,停止战争,安抚百姓,让天下服从命令?没有人敢不听从您的命令,那么您的名声就能建立起来了。大王率领诸侯一并伐秦,一定能攻破秦国。大王若占领武关、蜀、汉等地,独占吴越的财富,并控制着长江大海的通道;韩、魏割让上党后向西逼近函谷关;则楚国强盛起来可达到一百万人。况且大王您曾经欺骗过张仪,失去了汉中地区,军队受挫在蓝田,天下没有不替大王感到愤恨的。现在大王您想首先事奉秦国,希望大王仔细权衡此事!」

楚顷荌已经想与秦国结盟,见到齐国愍王的书信后,犹豫不定。于是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大臣中有的认为应向秦国屈服,也有的大臣主张听从齐国的建议。昭雎说:「大王虽然向东夺取了越国的土地,但无法挽回耻辱;必须再向秦国索取土地才能洗刷耻辱于诸侯。大王不如深深地与齐国、韩国结好来提高樗里疾的地位,如果这样做的话,大王就能得到韩、齐两国的重视,从而获得对秦国的领土。如果秦国攻占了韩国的宜阳城,韩国还是依附秦国,这是因为先君的坟墓在平阳,而秦国的武遂离平阳只有七十里,韩国因此特别害怕秦国。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秦国攻打三川地区(河南西部),赵国攻打上党(山西东南部)。楚国进攻黄河以南地区(河南中北部);那么韩国一定会灭亡。楚国救援韩国,但不能阻止韩国灭亡;然而保存韩国的是楚国。韩国得到了秦军的武遂(军事要地),并以黄河、华山为屏障,楚国报答韩国恩情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让楚国强大起来。我认为侍奉大王您的事一定很迅速。」

于是楚悼襄王同意了齐国的请求,最终没有完全拒绝秦国的要求而与齐国结盟共同讨好韩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