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锄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译文】
齐国人听说此事后害怕,说:“孔子如果当政必定要称霸,称霸就靠近我们的国土了,我们就会先称霸。何不把土地送给他?”黎锄说:“请让我先去阻止他;如果不可以就送土地给他,还来得及吗!”于是挑选齐国中美女多的女子八十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跳起康乐舞,还有三十匹漂亮的马,送给鲁君。在鲁城南高门外陈列出女乐和文马,季桓子偷偷地去观看再三,将要接受,就说是周王的使者来游历,整天去观赏,懈怠了政事。子路说:“老师可以去了吧。”孔子说:“现在鲁国将要郊祀,如果把祭牲送给大夫,我还可以阻止。”桓子终于接受了齐国送来的女乐,三天不处理政事;又举行郊祀典礼时,又不将祭肉送到大夫那里。孔子于是就动身走了,在屯留住宿。师己送行,说:“老师没有罪。”孔子说:“我唱首歌可以吗?”唱道:“那妇人的口,可以用来逃跑;那妇人的请求,可以用来死命败亡。只有悠闲自在地度过一年啊!”师己回去后,桓子感叹地说:“孔子也是因为我收容了这群婢女的缘故啊!”
【注释】
①齐人:指齐国人。
②闻:知道。
③惧:害怕、畏惧。
④为政:治理国家。
⑤必霸:必然称霸。
⑥吾地近焉:离我们的土地更近一些。
⑦先并(biàn):先得霸权。
⑧致地焉:把土地送给他。
⑨沮之(jǔ zhī):阻止他。
⑩庸迟乎:怎么来得及!
⑪选:挑选,选择。
⑫文衣:彩色的衣服。
⑬文马:装饰着花纹的马。
⑭陈:陈列。
⑮膰(zōu)俎(zǐ):祭祀用的牺牲,肉与酒。
⑯周道:指天子的礼仪制度。
⑰往观:去看。
⑱微服:穿上便服。
⑲为周道游:以周礼游历于诸侯国之间。
⑳止:阻止。
㉑膰:祭祀用的牲体。
㉒则非罪:不是有罪。
㉓夫:古汉语助词,无实义。
㉔优哉(yōu zāi):悠闲自得的样子。
㉕卒岁:度过一年。
㉖反:返回。
【赏析】
这首诗记述了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鲁国受到排挤,但最终离开鲁国,到卫国去讲学的故事。诗中的鲁人,就是《史记·孔子世家》中所说的“齐景公使人聘孔子”。当时孔子正在鲁国,而齐景公派来的使者却对孔子十分敬重,甚至想让他去做官。齐景公的使者对孔子说:“您如果做官的话,一定能称霸诸侯。您如果称霸诸侯的话,那么我国离您就更近了,我们就能首先称霸了。为什么不把土地送给您呢?”孔子听了齐景公使者的话,非常生气,说:“鲁国现在正要举办郊祀,如果把祭品送给大夫,那我就可以阻止它了。”使者只好回去报告齐景公。齐景公听后感叹地说:“孔子也是因为收容了这群婢女的缘故啊!”这正说明齐景公并不是真心尊重孔子,而是想利用孔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