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遂至陈,主于司城贞子家。岁馀,吴王夫差伐陈,取三邑而去。赵鞅伐朝歌。楚围蔡,蔡迁于吴。吴败越王句践会稽。

有隼集于陈廷而死,楛矢贯之,石砮,矢长尺有咫。陈愍公使使问仲尼。仲尼曰:“隼来远矣,此肃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贡楛矢石砮,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以肃慎矢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分同姓以珍玉,展亲;分异姓以远职,使无忘服。故分陈以肃慎矢。”试求之故府,果得之。

译文

孔子离开曹地前往宋国,在一棵大树下与弟子们学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死孔子,拔去这棵树。孔子离开了。弟子们说:“可以快点了。”孔子说:“上天赋予我的德行比这棵树更加丰富,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孔子前往郑国,与弟子们走散,孔子自己站在东门。有人告诉子贡说:“东门有一个人,额头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然而从脖子以下比禹要矮三寸。他像是失去了家的人。”子贡把这些话告诉了孔子。孔子高兴地笑着,说:“形状是次要的,而认为像我失去家的人一样,真是啊!真是啊!”

孔子于是到了陈国,住在司城贞子家里。一年多以后,吴王夫差攻击陈国,夺取了三个城池然后离去。赵鞅进攻朝歌。楚国包围了蔡国,蔡国被迁移到吴国。吴国打败了越王句践在会稽的会战。
有一只隼聚集在陈国宫廷而死,用楛木做的箭穿过它的心脏,箭杆上刻有石头,箭长一尺多一点。陈愍公派使者向仲尼询问原因。仲尼说:“这只隼飞得太远了,这是肃慎国的箭。从前武王征服商朝后,开辟了通往九夷百蛮的道路,让他们各自带来当地的财物来进贡,让他们没有忘记他们的本分工作。这时肃慎国进贡了楛木制作的箭和石质的箭头,长一尺多。先王想显示自己的恩德,用肃慎国的箭分赐大姬,让她嫁给虞胡公并封给他一个诸侯国;同时,也用这些箭作为珍品分给同姓的人,以示亲近;又用这些箭作为远交的工具,让人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所以将陈国人分配给肃慎国作为箭矢。”试求之故府,果然找到了这些箭矢。

注释

  • 《史记·三十世家》: 记载孔子一生的重要史料之一,由司马迁所著。
  •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历史学家,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 曹:春秋时期鲁国的属国。
  • 宋: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河南东部一带。
  • 司马桓魋:宋国的司马官。
  • 东门:指孔子离开曹地时所经过的城门。
  • 郑:春秋时期郑国的都城,位于现在的河南省新郑市。
  • 主于司城贞子家:孔子在郑国期间受到司城贞子的邀请做客。
  • 岁馀:一年左右。
  • 吴王夫差:春秋时期吴国的君王。
  • 越王句践:春秋末期的越国国君,后来成为霸主。
  • 楛矢:用楛木制成的箭头。
  • 矢长尺有咫:古代长度单位,约合今天的33.3厘米。
  • 昭:显示、表彰。
  • 肃慎:古代的一个民族,分布在现今俄罗斯远东地区,曾向中原王朝进贡。
  • 分同姓以珍玉,展亲:将同姓之人分封为诸侯,以示亲近。
  • 分异姓以远职,使无忘服:将异姓之人分封边远之地,让其不忘本分。
  • 故府:故旧的府库。
  • 故:因此、所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