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说难曰: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难也;又非吾辩之难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实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若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而显弃其身。此之不可不知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善议以推其恶者,则身危。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亡,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是者身危。夫贵人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则身危。彼显有所出事,乃自以为也故,说者与知焉,则身危。强之以其所必不为,止之以其所不能已者,身危。故曰: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与之论细人,则以为粥权。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径省其辞,则不知而屈之;泛滥博文,则多而久之。顺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诗句释义
1 “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这句话表达了韩非对说服他人之难有深刻的认识,并为此撰写了《说难》一书。尽管他的著作很详尽,但他最终还是未能从秦国逃脱。
- “说难曰::这是韩非在《说难》一书中所提出的观点或理论,强调说服他人并非仅凭言辞和智慧,还涉及到了解被说服者的心理和意图。
-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难也;又非吾辩之难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这段话概括了韩非认为说服他人的难点所在,即不是我们知晓如何表达、不是我们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是我们敢于直面错误且能够完全表达清楚。
-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这两句描述了两种不同的策略,一种是以名望为目标的说服策略(名高),另一种是以利益为导向的说服策略(厚利)。如果使用前者,可能会因为不符合对方的价值观而被拒绝;如果使用后者,可能会因为无法引起对方的兴趣而被忽略。
-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善议以推其恶者,则身危。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亡,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是者身危。:这句话讨论了保密的重要性以及泄露信息可能带来的后果。如果秘密被透露给不该知道的人,或者即使不是有意的,也可能因为泄露的信息而导致危险。
- “夫贵人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则身危。彼显有所出事,乃自以为也故,说者与知焉,则身危。强之以其所必不为,止之以其所不能已者,身危。:最后,韩非指出,当人们试图炫耀自己的成就时,如果他们的行为过于张扬或者过度自信,那么即使是他们的朋友也会对他们产生威胁感。同样,如果一个人过于强硬地坚持自己的立场,不顾他人的能力和意愿,那么他们也会面临危险。
译文
- 然而韩非深知说服他人的困难,于是完成了《说难》这本书。
- 《说难》中指出,说服他人并不容易,并不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应该如何去说服,也不是因为我们无法清晰地表达我们的想法,更不是我们敢于面对错误并且能够完全表述清楚。
- 韩非认为,说服他人的难点在于理解被说服者的心理和目的。
- 无论是为了名声还是为了利益来劝说他人,都有各自的难度。使用前者可能会导致对方的抵触和排斥,使用后者则可能无法引起对方的兴趣。
- 事情往往是在细节上完成得越好,言语泄露就会导致失败。不一定需要直接泄露信息就能导致危险,而是通过泄露一些敏感的信息就有可能使自身陷入危险。
- 如果贵人取得了成功却想要归功于自己,那么即使是朋友也会对他产生威胁。如果他的行为太过于张扬或者表现出一种自大的态度,那么即使是他的朋友也会感到威胁。
赏析
这篇文章是《史记·七十列传·老子韩非列传》中的一段摘录,主要讲述了韩非对于说服他人的看法。文章首先指出说服他人并不容易,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如何去做,更是因为我们需要了解被说服者的内心动机和需求才能成功。接着,韩非详细列举了使用不同策略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如使用名气来吸引注意力和利用利益来吸引对方等。文章最后强调了保密的重要性以及对泄露敏感信息的担忧。整体上,这篇文章反映了韩非在政治和战略方面的深刻见解,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