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敬,而灭其所丑。彼自知其计,则毋以其失穷之;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规异事与同计,誉异人与同行者,则以饰之无伤也。有与同失者,则明饰其无失也。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乃后申其辩知焉。此所以亲近不疑,知尽之难也。得旷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乃明计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伊尹为庖,百里奚为虏,皆所由干其上也。故此二子者,皆圣人也,犹不能无役身而涉世如此其污也,则非能仕之所设也。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且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知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昔者郑武公欲伐胡,乃以其子妻之。因问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关其思曰:“胡可伐。”乃戮关其思,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然而甚者为戮,薄者见疑。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

【诗句】: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敬,而灭其所丑。
彼自知其计,则毋以其失穷之;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
规异事与同计,誉异人与同行者,则以饰之无伤也。
有与同失者,则明饰其无失也。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乃后申其辩知焉。
此所以亲近不疑,知尽之难也。
得旷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乃明计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伊尹为庖,百里奚为虏,皆所由干其上也。故此二子者,皆圣人也,犹不能无役身而涉世如此其污也,则非能仕之所设也。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且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知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乃以其子妻之。因问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关其思曰:“胡可伐。”乃戮关其思,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译文】:
凡是游说的技巧,在于了解并尊重对方所尊敬的事情,消除他所忌讳的方面。对方如果了解自己的策略,就不要揭穿他的错误之处;如果自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就不要激怒他;如果相信自己有能力,就不要轻视他的困难。提出与对方不同的建议和计划,称赞不同行的人,就可以用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如果自己也有过失,就要极力掩盖。最大的忠诚不会有抵触和困惑,言语中不会冒犯他人,然后才去阐述自己的智慧。这就是能够亲近而不被怀疑,理解事物困难的原因。得到时间越长,恩惠越广泛,深思熟虑而不产生疑虑,公开竞争而没有过错,于是明确计算利益和危险来取得成功,直接指出是和非来装饰自己,这样相互支持,这是游说取得成功的原因。
伊尹作为厨师,百里奚作为俘虏,这都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影响君主。所以这两位都是圣人,但仍然不能避免被社会污染的命运,这证明不是做官的人所应该从事的职业。
宋国的富人家中,下雨导致房屋倒塌。他的孙子说:“如果不修筑房子,将会被盗”。邻居的父亲也这么说,晚上果然大盗偷走了很多财物。这个富人很了解自己的儿子,却对邻居的父亲产生了怀疑。从前郑武公要攻打胡人时,就用他的儿子作交换的奴隶。于是他向大臣们询问:“我想用兵,谁能去讨伐?”关其思回答说:“胡人可以讨伐。”于是就杀了关其思。郑武公问他:“胡人是与我们兄弟之国,你为什么这样说呢?”胡国国君听说这件事后,认为郑国是自己亲近的国家,就没有防备郑国。郑国趁机袭击了胡国,占领了它。
【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如何游说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建议。文章首先强调了在游说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并了解对方的性格、喜好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接着提到,如果能够正确把握对方的心理状态,就可以避免直接批评对方的错误,以免引起反感或冲突。文章还指出,即使面对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也要认真对待,因为小细节可能会影响整个事情的结果。最后强调,真正的忠诚不应该被误解或怀疑,只有通过坦诚的交流和展示自己的能力才能赢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
整篇文章通过生动的例子展示了游说的技巧和方法,旨在帮助人们在面对不同的人时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