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而楚平王卒。初,平王所夺太子建秦女生子轸,及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楚发兵绝吴兵之后,不得归。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

楚诛其大臣郄宛、伯州犁,伯州犁之孙伯嚭亡奔吴,吴亦以嚭为大夫。前王僚所遣二公子将兵伐楚者,道绝不得归。后闻阖闾弑王僚自立,遂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阖闾立三年,乃兴师与伍胥、伯嚭伐楚,拔舒,遂禽故吴反二将军。因欲至郢,将军孙武曰:「民劳,未可,且待之。」乃归。

四年,吴伐楚,取六与灊。五年,伐越,败之。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吴。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于豫章,取楚之居巢。

伍子胥列传译文及注释

原文

五年而楚平王卒。初,平王所夺太子建秦女生子轸,及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楚发兵绝吴兵之后,不得归。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

译文

五年后,楚平王去世。当初,平王夺取了太子建的女儿(即后来的楚王胜)作为妻子,生下儿子(即后来的楚王)轸。等到平王去世时,(楚王)轸终于继承了王位成为楚昭王。吴王僚乘楚国发生内乱的机会,派遣两个公子率领军队去攻打楚国。楚国出兵断绝了吴军的道路,吴军无法返回。吴国内部空虚,而公子光就命令专诸暗杀了吴王僚而自己登上了王位,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即位后,他得到了满足,便召唤伍员担任行人,并且与他共商国家大事。

注释

  1. 伍子胥:春秋末期的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楚国人。
  2. :古地名,在今湖北省荆州市附近,是楚国的都城。
  3. 吴王僚:当时吴国的君主。
  4. 叶公:楚国的一位大臣,姓沈,名诸梁。
  5. 昭王:指楚昭王,楚平王的儿子。
  6. 阖闾:吴王阖闾,名光,吴王僚的弟弟。
  7. 行人:古代官名,负责外交事务。
  8. 楚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中国中部地区。
  9. 叶公谏:“叶公”是人名,这里指楚国的大臣叶公。“谏”是指劝阻或劝止的意思。
  10. 专诸:春秋时期著名的刺客。

赏析

背景与起因

  • 伍子胥简介:伍子胥是楚国贵族后裔,其父伍奢曾担任楚国太傅。伍子胥因其兄伍尚和另一位大臣费无忌的背叛行为而遭受牵连,最终被迫逃亡。
  • 楚平王事件:楚平王篡夺了太子建的政权,并迫使太子建的女儿(后成为楚王胜)嫁给自己。这一事件使得楚国王室内部矛盾加剧。平王去世前,胜被立为楚王。
  • 吴王僚事件:吴王僚得知楚国内乱后,利用这一机会派遣两位公子率军进攻楚国。由于楚军成功切断了吴军的后路,导致吴国兵力无法撤回国内。

情节发展

  • 楚王胜继承王位:当楚王胜在位期间,国内局势不稳且缺乏支持,最终被其弟弟阖闾所取代。阖闾即位后,对内政治进行了整顿,对外则积极展开扩张。
  • 专诸暗杀吴王僚:为了稳固统治地位,阖闾开始巩固吴国的内部力量。此时专诸提出以武力消灭吴王僚,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专诸成功刺杀了吴王僚,自立为吴王。
  • 伍子胥回国复国:阖闾即位后不久,伍子胥决定回国复国,向吴国复仇,同时寻求恢复楚国的政治稳定。他凭借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逐步控制了局势。

结论

  • 《伍子胥列传》不仅是一篇记载历史人物事迹的文章,更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变迁。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动荡不安和诸侯之间的争斗,同时也揭示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以及忠诚与背叛的主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