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明主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彊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矣。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以从亲,以畔秦。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要约曰:‘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其粮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秦攻韩魏,则楚绝其后,齐出锐师而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其后,韩守城皋,魏塞其道,赵涉河漳、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勃海,韩、魏皆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清河,燕出锐师以佐之。诸侯有不如约者,以五国之兵共伐之。’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如此,则霸王之业成矣。”

【诗句】
臣闻明主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彊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矣。 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以从亲,以畔秦。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要约曰:“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其粮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秦攻韩魏,则楚绝其后,齐出锐师而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其后,韩守城皋,魏塞其道,赵涉河漳、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勃海,韩、魏皆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清河,燕出锐师以佐之。诸侯有不如约者,以五国之兵共伐之。’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如此,则霸王之业成矣。”

【译文】
我听说英明的君主能够消除疑虑,除去诽谤,堵塞流言蜚语的路径,堵塞朋党结党的门户,这样才能使君主的地位更加尊贵,国土更加广大,兵力更加强大。所以,我能在您面前尽忠陈述我的建议。所以,我认为最好的做法是联合韩国、魏国、齐国、楚国、燕国和赵国,与秦国保持距离,这样秦国就不敢轻易出兵攻打我们了。让各国的军队在洹水一带会面,交换人质,剖杀白色公牛来结盟。盟约内容如下:“如果秦国进攻楚国,那么齐国、魏国各自出动精锐部队帮助楚国,韩国阻断秦国的粮道,赵国渡过黄河和漳水,燕国占据常山以北。如果秦国进攻韩国和魏国,那么楚国就成为他们的后援,齐国出动精锐部队支援他们,赵国渡过黄河和漳水,燕国占据云中。如果秦国进攻齐国,那么楚国就成为他们的后援,韩国占据城皋,魏国堵住他们的退路,赵国渡过黄河和漳水、博关,燕国出动精锐部队支援他们。如果秦国进攻赵国,那么韩国占据宜阳,楚国军队驻扎在武关,魏国军队驻扎在黄河南岸,齐国渡过渤海,韩国和魏国都出动精锐部队帮助赵国。如果秦国进攻赵国,那么韩国军队驻守宜阳,楚国军队驻扎在武关,魏国军队驻扎在黄河以南,齐国渡过黄河,燕国出动精锐部队援助他们。如果有任何国家不遵守协议,那么用五个国家的兵力共同讨伐他们。”六国保持与秦国的距离,那么秦国就不敢轻易出兵攻打我们了。这样一来,我们就完成了称霸天下的事业。

【赏析】
苏秦的这篇《苏秦列传》主要阐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策略。首先,他提出了一个观点:英明的君主应该能够消除疑虑,除去诽谤,堵塞流言蜚语的路径,以及关闭朋党结党的门户。这样的君主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戴和尊重,从而使得国家的地位更加尊贵,国土更加广大,兵力更加强大。

苏秦详细阐述了他的策略:他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联合韩国、魏国、齐国、楚国、燕国和赵国,与秦国保持距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阻止秦国的进攻,并保护各国的安全。他提议各国在洹水一带会面,交换人质,剖杀白色公牛来结盟。最后,他还提出了一个详细的盟约内容,包括各种可能的情况和相应的应对措施。

苏秦的这篇文章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深思熟虑和远见卓识。他的策略不仅考虑了当前的问题,也考虑到了未来的可能性。这种前瞻性的思考使他能够提出一些非常有效的建议和策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