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越王句践战敝卒三千人,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制纣于牧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奋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此其过越王句践、武王远矣,今乃听于群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以效实,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人,非忠臣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时之功而不顾其后,破公家而成私门,外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原大王孰察之。

“周书曰:‘釂釂不绝,蔓蔓柰何?豪氂不伐,将用斧柯。’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将柰之何?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壹意,则必无强秦之患。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之诏诏之。”

苏秦列传

“臣闻越王句践战敝卒三千人,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制纣于牧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奋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此其过越王句践、武王远矣,今乃听于群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以效实,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人,非忠臣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时之功而不顾其后,破公家而成私门,外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原大王孰察之。”

译文:

臣听说越王勾践的军队虽然只有三千士兵,但是在干遂打败了吴王夫差;武王的军队虽然只有三千士兵,但是在牧野打败了商纣王。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兵力多吗?实际上,是因为他们能够发挥出强大的威力。现在,我听说您的军队有二十万武士,二十万名苍头和二十万名奋击的士兵,十万厮徒士兵,六百辆车,五千匹马。这已经超过了越王勾践和武王的兵力,但现在您却听从大臣们的话想要臣服秦国。如果听从大臣们的主意去做这件事,一定会割让土地来讨好秦国,这样一来,国家就会受到损失。那些建议做这件事的大臣都是奸臣,他们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破坏国家的大局,利用强盛的秦国来胁迫自己的国君,以求得领土的割让。希望大王明察。

注释:

  1. 周书曰:“釂釂不绝,蔓蔓柰何?”意思是说:“江河水流不息,如何治理呢?”这是周朝的一句名言。
  2. 豪氂不伐,将用斧柯。这句话的意思是:“细小的毛发不拔除,就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这是告诫人们要注意细节,不要因为小的问题而造成大的损失。
  3.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这句话的意思是:“前面的打算没有确定,后面就会有很大的危险。”这是警告人们要慎重考虑问题,不要因为眼前的诱惑而忽略了长远的利益。
  4. 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之诏诏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国家赵国派遣我来向您提出一些愚笨的建议,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允许。”这是一种表示敬意的说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