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王乃使人驰而往问泉阳令曰:「渔者几何家?名谁为豫且?豫且得龟,见梦于王,王故使我求之。」泉阳令乃使吏案籍视图,水上渔者五十五家,上流之庐,名为豫且。泉阳令曰:「诺。」乃与使者驰而问豫且曰:「今昔汝渔何得?」豫且曰:「夜半时举网得龟。」使者曰:「今龟安在?」曰:「在笼中。」使者曰:「王知子得龟,故使我求之。」豫且曰:「诺。」即系龟而出之笼中,献使者。

使者载行,出于泉阳之门。正昼无见,风雨晦冥。云盖其上,五采青黄;雷雨并起,风将而行。入于端门,见于东箱。身如流水,润泽有光。望见元王,延颈而前,三步而止,缩颈而却,复其故处。元王见而怪之,问卫平曰:「龟见寡人,延颈而前,以何望也?缩颈而复,是何当也?」卫平对曰:「龟在患中,而终昔囚,王有德义,使人活之。今延颈而前,以当谢也,缩颈而却,欲亟去也。」元王曰:「善哉!神至如此乎,不可久留;趣驾送龟,勿令失期。」卫平对曰:「龟者是天下之宝也,先得此龟者为天子,且十言十当,十战十胜。生于深渊,长于黄土。知天之道,明于上古。游三千岁,不出其域。安平静正,动不用力。寿蔽天地,莫知其极。与物变化,四时变色。居而自匿,伏而不食。春仓夏黄,秋白冬黑。明于阴阳,审于刑德。先知利害,察于祸福,以言而当,以战而胜,王能宝之,诸侯尽服。王勿遣也,以安社稷。」元王曰:「龟甚神灵,降于上天,陷于深渊。在患难中。以我为贤。德厚而忠信,故来告寡人。寡人若不遣也,是渔者也。渔者利其肉,寡人贪其力,下为不仁,上为无德。君臣无礼,何从有福?寡人不忍,柰何勿遣!」卫平对曰:「不然。臣闻盛德不报,重寄不归;天与不受,天夺之宝。今龟周流天下,还复其所,上至苍天,下薄泥涂。还遍九州,未尝愧辱,无所稽留。今至泉阳,渔者辱而囚之。王虽遣之,江河必怒,务求报仇。自以为侵,因神与谋。淫雨不霁,水不可治。若为枯旱,风而扬埃,蝗虫暴生,百姓失时。王行仁义,其罚必来。此无佗故,其祟在龟。后虽悔之,岂有及哉!王勿遣也。」

诗句:

使者载行,出于泉阳之门。"    

译文:
(元王)于是派一个人骑马赶去询问泉阳的地方官说:「渔民有多少家?(地方官名叫)豫且?豫且得到乌龟之后梦见了大王,所以让我来找他。」泉阳的地方官就让小吏查阅户籍图和地形图,发现在河的上游有个叫豫且的渔民居住。(地方官)说:「好吧。」就和使者一起骑上马去找豫且。问道:「昨天你捕鱼得到了什么?」(豫且)说:「晚上半夜的时候,用网捕到了一只乌龟。」使者说:「那只乌龟现在在哪里呢?」(豫且)回答说:「现在被关在笼子里。」 使者说:「大王知道你捕到过乌龟,所以才派人来寻找它。」(豫且)回答:「好的。」然后就把笼子打开让乌龟出来,献给使者。
使者带着乌龟继续前行,离开了泉阳的城门。正当白天没有见到什么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天空阴暗。乌云遮住了天,呈现出五颜六色的云彩;雷电交加,风雨大作,风势强劲地刮着向前行进。走到端门时,出现在东厢房内。身体流动似水,润泽发亮。望见元王,伸长脖子向前,三步后停止,收缩脖子后退,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元王看见以后感到很奇怪,问卫平说:「这只乌龟来到我面前,伸长脖子向前,想要干什么呢?收缩脖子后退,是想要赶快离开吗?」卫平回答说:「这只乌龟处于患难之中,但最后被囚禁,大王有道德仁义,让人释放了它。现在伸长脖子向前,是想感谢我;收缩脖子后退,是要尽快离去。」元王说:「讲得好!神灵如此神妙,不能长时间停留;赶快驾好车子把它送走,不要误了期限。」卫平回答(元王)说:「这只乌龟是天下至宝啊!先得到这只乌龟的人就能当皇帝,而且十拿九稳,十战必胜。生于深渊,长于黄土。知道天的规律、了解上古的情况。游历了三千年,没有什么地方去过。安静平静,不使用力气。寿命能遮蔽天地,不知道它的究竟。与万物变化相适应,四时变化无常。隐居自匿,伏而不食。春天仓鼠夏黄,秋天白色冬黑色。明白阴阳的变化,审察刑德。先知利害,观察祸福,以言应对,以战取胜,大王能够珍重它,诸侯都归服。大王不要遣送它,用来安定国家。」元王说:「这只乌龟真是神灵无比啊,降临上天,落入深渊。处在患难之中。因为我贤明。我的德行厚道而且忠诚守信,所以它来告我。我不让它回去的话,这是渔人的过错。渔人贪图它的肉,我贪恋它的力量,下对君主不仁,上对君王无德。君臣失礼,哪里能有福呢?我不忍心这么做,怎么办呢?」卫平回答说:「不是这样的。臣听说大德之人不接受别人的回报;重要的东西不归还;天赐之物不接受,上天夺去了它的宝。现在这只乌龟周游天下,回到它原来的所在之地,上达苍天,下到泥涂。遍游九州,没有一点愧辱,没有被留下。现在来到泉阳,渔人欺凌并囚禁了它。大王虽然送走它,江河一定会发怒,必定要求报仇。它自以为侵犯了别人,因而跟神灵商议。连绵不断的大雨不停止,河水治理起来很困难。如果变成干旱天气,风吹扬起灰尘,蝗虫大量出现,百姓失去农时。大王施行仁义,它的惩罚必然会到来。这没有别的原因,灾祸在于这只乌龟。以后即使后悔也来不及呀!大王不要送走它。」
”`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豫且与元王之间的对话和事件,展示了豫且的智慧、勇气和忠诚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政治理念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中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观点,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中所描绘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环境,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