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王曰:「不然。寡人闻之,谏者福也,谀者贼也。人主听谀,是愚惑也。虽然,祸不妄至,福不徒来。天地合气,以生百财。阴阳有分,不离四时,十有二月,日至为期。圣人彻焉,身乃无灾。明王用之,人莫敢欺。故云福之至也,人自生之;祸之至也,人自成之。祸与福同,刑与德双。圣人察之,以知吉凶。桀纣之时,与天争功,拥遏鬼神,使不得通。是固已无道矣,谀臣有众。桀有谀臣,名曰赵梁。教为无道,劝以贪狼。系汤夏台,杀关龙逢。左右恐死,偷谀于傍。国危于累卵,皆曰无伤。称乐万岁,或曰未央。蔽其耳目,与之诈狂。汤卒伐桀,身死国亡。听其谀臣,身独受殃。春秋著之,至今不忘。纣有谀臣,名为左彊。夸而目巧,教为象郎。将至于天,又有玉床。犀玉之器,象箸而羹。圣人剖其心,壮士斩其胻。箕子恐死,被发佯狂。杀周太子历,囚文王昌。投之石室,将以昔至明。阴兢活之,与之俱亡。入于周地,得太公望。兴卒聚兵,与纣相攻。文王病死,载尸以行。太子发代将,号为武王。战于牧野,破之华山之阳。纣不胜败而还走,围之象郎。自杀宣室,身死不葬。头悬车轸,四马曳行。寡人念其如此,肠如涫汤。是人皆富有天下而贵至天子,然而大傲。欲无厌时,举事而喜高,贪很而骄。不用忠信,听其谀臣,而为天下笑。今寡人之邦,居诸侯之闲,曾不如秋毫。举事不当,又安亡逃!」
元王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进谏的人是幸福的人,阿谀奉承的人是祸害之人。君主听信阿谀之臣,就会愚惑。虽然如此,灾祸不会无故降临,福气也不会无缘无故到来。天地合气以生出各种财宝。阴阳有其界限,不离四时,十二月,冬至为期。圣人彻悟此道,自身就没有灾害。贤明的君王运用此道,没有人敢欺骗他。所以说福气的到来,是人们自己创造的;祸难的到来,也是人们自己造成的。福与祸共存,刑罚与德行相辅。圣人观察这些,就能知道吉凶。桀、纣的时代,他们与天争功,压制鬼神,使之不能通行。他们本来就没有道德了,阿谀奉承的臣子有很多。桀有个阿谀的臣子,名叫赵梁。赵梁教桀做坏事,劝他贪得无厌。他把商汤囚禁在夏台,杀了关龙逢。因为害怕被处死,就在旁边偷着阿谀奉承。国家危如累卵,却都说没事。歌颂自己的长寿,有的说是未央。蒙蔽自己的视听,和他们一同装疯。商汤最终讨伐了桀,自己却身死国亡。如果听取阿谀奉承的臣子的话,只会使自己遭受殃祸。春秋著录下来,到现在也不忘。纣有个阿谀奉承的臣子,名叫左彊。左彊夸耀自己的眼力和手艺,教纣做坏事。他带着象牙床,犀玉器皿,象箸而羹。圣人剖开他的心脏,壮士砍下他的腿。箕子担心被杀,披头散发假装疯狂。杀周太子历,囚文王昌。把他扔进石室中,打算等他死去。阴兢活他,和他一起灭亡。后来进入周国境内,得到了太公望。太公去世后,他聚兵讨伐纣王。文王病死,把尸体运到外地。太子发代替他出征,号称武王。在牧野大战,打败了纣王。纣王败逃回朝,包围了象郎。自刎自杀于宣室宫前,尸骨不葬。头挂在车辕上,四匹马拉车行走。寡人想到这些,肠子就像开水一样。这些人都富有天下而贵至天子,但是大傲。他们想永远不受限制,行事喜欢追求高远,贪婪而骄傲。不任用忠诚诚信的人,只听从他们的阿谀奉承,却要受到天下之笑。现在寡人的国家,地位诸侯之间,还不如一根秋毫。如果做事不得当,又怎能逃避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