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所以心欲小者,虑患未生,备祸未发,戒过慎微,不敢纵其欲也;志欲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并覆百姓,若合一族,是非辐凑而为之毂;智欲员者,环复转运,终始无端,旁流四达,渊泉而不竭,万物并兴,莫不响应也;行欲方者,直立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操,通不肆志;能欲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举动废置,曲得其宜,无所击戾,无不毕宜也;事欲鲜者,执柄持术,得要以应众,执约以治广,处静持中,运于璇枢,以一合万,若合符者也。故心小者,禁于微也;志大者,无不怀也;智员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能多者,无不治也;事鲜者,约所持也。

古者天子听朝,公卿正谏,博士诵诗,瞽箴师诵,庶人传语,史书其过,宰彻其膳。犹以为未足也,故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汤有司直之人,武王立戒慎之召。过若豪厘,而既已备之也。夫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尧、舜、禹、汤、文、武,皆坦然天下而南面焉。当此之时,鼓而食,奏《雍》而彻,已饭而祭灶,行不用巫祝,鬼神弗敢祟,山川弗敢祸,可谓至贵矣。然而战战栗栗,日慎一日。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心小矣。《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其斯之谓欤!武王伐纣,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朝成汤之庙,解箕子之囚。使各处其宅,田其田,无故无新,惟贤是亲,用非其有,使非其人,晏然若故有之。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志大也。文王、周公观得失,遍览是非,尧、舜所以昌,桀、纣所以亡者,皆著于明堂,于是略智博问,以应无方。由此观之,则圣人之智员矣。成、康继文、武之业,守明堂之制,观存亡之迹,见成败之变,非道不言,非义不行,言不苟出,行不苟为,择善而后从事焉。由此观之,则圣人之行方矣。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弘,勇服于孟贲,足蹑效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然而勇力不闻,伎巧不知,专行教道,以成素王,事亦鲜矣。《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亡国五十二,弑君三十六,采善Θ丑,以成王道,论亦博矣。然而围于匡,颜色不变,弦歌不辍,临死亡之地,犯患难之危,据义行理而志不慑,分亦明矣。然为鲁司寇,听狱必为断,作为《春秋》,不道鬼神,不敢专己。夫圣人之智,固已多矣。其所守者约,故举而必荣。愚人之智,固已少矣,其所事者多,故动而必穷矣。吴起、张仪,智不若孔、墨,而争万乘之君,此其所以车裂支解也。夫以正教化者,易而必成;以邪巧世者,难而必败。凡将设行立趣于天下,舍其易成者,而从事难而必败者,愚惑之所致也。凡此六反者,不可不察也。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谓智;遍爱群生而不爱人类,不可谓仁。仁者爱其类也,智者不可惑也。仁者虽在断割之中,其所不忍之色可见也。智者虽烦难之事,其不暗之效可见也。内恕反情,心之所欲,其不加诸人,由近知远,由己知人,此仁智之所合而行也。小有教而大有存也,小有诛而大有宁也,唯恻隐推而行之,此智者之所独断也。故仁智错,有时合,合者为正,错者为权,其义一也。府吏守法,君制义,法而无义,亦府吏也,不足以为政。

《淮南子 · 主术训》是一篇讨论古代帝王治国理政之道的哲学文献。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1. 内容摘要
  • 心欲小而志欲大:《淮南子 · 主术训》强调,君主治理国家应保持内心宁静,避免过度的欲望和欲望。内心的安宁可以防止过失和错误,并能够更好地处理各种事务。同时,志向要宏大,要有包容万物的胸怀;智欲员、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这些原则都体现了一种理想中的统治者应有的心态和行为模式,即内心平和、志向高远、智慧圆满、行为正直、能力丰富、事情精炼而有序。
  • 古者天子听朝,公卿正谏:在古代,皇帝会听取朝臣的建议和意见,这表明古代中国的政治体系中,君王与臣民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通过这种交流,君王能够及时了解民情和政策的效果,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 圣人之治,至贵也,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圣人治理国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贵的权力。为了确保政策的实施和民众的参与,他们设立了多种鼓励民众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机制,如设立“敢谏之鼓”和“诽谤之木”。
  • 文王观事知人:周文王通过观察和了解人事,来制定和调整其治国策略,这显示了他对人性和人际关系深刻理解的重要性。他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管理和运用了他的权力和资源。
  • 武王伐纣,发巨桥粟,散鹿台钱:在描述周武王讨伐殷纣的过程中,文中提及了具体的经济措施。这表明在古代政治中,军事行动不仅仅是武力上的征服,还包括了对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使用。
  • 孔子观亡国,知无道:孔子通过观察历史上的衰败和灭亡,总结出没有道德的统治终将导致国家的灭亡,这反映了他对于历史教训的重视以及其对道德和法治的强调。
  • 智者不可惑也:文中强调智者的特质是不可被迷惑的,这意味着真正的智者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的假象和诱惑所影响。
  1. 诗句译文
  • 心欲小而志欲大:心应保持平静,不要有过多的私欲;志向应广阔,包容万物。
  • 智欲员:智慧应该圆满,不应有任何缺陷或不足。
  • 能欲多:能力应尽可能强大,涵盖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 事欲鲜:事务应精简有序,避免繁复和冗余。
  • 虑无失策,谋无过事:决策应明智无误,谋划应恰到好处。
  • 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领导者应遵循自然法度,授权给下属,不必亲自操劳。
  • 故古之王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古代的君王头戴冕冠,前面挂有帘幕,是为了保护眼睛免受外界干扰,象征着君王需要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洞察力,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
  • 天之精气为魂,地之灵为魄:天地之间的精华构成了人的魂魄。
  • 太一之精,通于天道,天道玄默,无容无则:太一(即宇宙的自然法则)的精髓与天道相通,而天道本身是深不可测、无法完全掌握的法则。
  1. 赏析
  • 文学价值:《主术训》不仅在哲学上具有深刻的意义,而且在文学上也具有很高的价值。它通过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理念和社会观念。
  • 历史意义:通过对古代君王治国理政方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哲学。
  • 现实指导:虽然时代已经变化,但《主术训》中关于治国理政的思考仍然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淮南子 · 主术训》不仅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著作,也是研究古代中国政治哲学的重要文献。通过对它的学习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管理智慧和生活指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