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乎学。」五帝、三王,皆有所师。曰:「是欲为人法也。」曰:精思亦可为人法,何必以学者?事难空知,贤圣之才能立也。所谓神者,不学而知。所谓圣者,须学以圣。以圣人学,知其非圣。天地之间,含血之类,无性知者。狌狌知往,鳱鹊知来,禀天之性,自然者也。
诗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
译文:
人才有高下之分,认识事物需要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知识,不学习就不了解事物。
注释:
- 人才有高下:这里指的是人的能力和素质存在差异,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笨。
- 知物由学:这里的“学”是指学习或学问,意味着认识事物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
赏析:
王充的《论衡·实知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获得的。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鼓励人们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同时,王充也反对那种自认为能够预知未来、无需学习就能感知事物的“神”或“圣”的观点。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和才能是需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而那些自诩为圣人的人往往只是凭借过去的经验和知识。这种观点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它提醒人们要重视学习、不断积累知识,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