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士之论高,何必以文?”
答曰:夫人有文质乃成。物有华而不实,有实而不华者。《易》曰:“圣人之情见乎辞。”出口为言,集札为文,文辞施设,实情敷烈。夫文德,世服也。空书为文,实行为德,著之于衣为服。故曰: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大人德扩其文炳。小人德炽其文斑。官尊而文繁,德高而文积。华而晥者,大夫之箦,曾子寝疾,命元起易。由此言之,衣服以品贤,贤以文为差。愚杰不别,须文以立折。非唯于人,物亦咸然。龙鳞有文,于蛇为神;凤羽五色,于鸟为君;虎猛,毛蚡蚖;龟知,背负文:四者体不质,于物为圣贤。且夫山无林,则为土山,地无毛,则为泻土;人无文,则为仆人。土山无麋鹿,泻土无五谷,人无文德,不为圣贤。上天多文而后土多理。二气协和,圣贤禀受,法象本类,故多文彩。瑞应符命,莫非文者。晋唐叔虞、鲁成季友、惠公夫人号曰仲子,生而怪奇,文在其手。张良当贵,出与神会,老父授书,卒封留侯。河神,故出图,洛灵,故出书。竹帛所记怪奇之物,不出潢洿。物以文为表,人以文为基。棘子成欲弥文,子贡讥之。谓文不足奇者,子成之徒也。

”`

论衡 · 卷二十八 · 书解篇

或曰:“士之论高,何必以文?”
答曰:夫人有文质乃成。物有华而不实,有实而不华者。《易》曰:“圣人之情见乎辞。”出口为言,集札为文,文辞施设,实情敷烈。夫文德,世服也。空书为文,实行为德,著之於衣为服。故曰: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大人德扩其文炳,小人德炽其文斑。官尊而文繁,德高而文积。华而晥者,大夫之箦,曾子寝疾,命元起易。由此言之,衣服以品贤,贤以文为差。愚杰不别,须文以立折。非唯于人,物亦咸然。龙鳞有文,于蛇为神;凤羽五色,于鸟为君;虎猛,毛蚡蚖;龟知,背负文:四者体不质,于物为圣贤。且夫山无林,则为土山,地无毛,则为泻土;人无文,则为仆人。土山无麋鹿,泻土无五谷,人无文德,不为圣贤。上天多文而后土多理。二气协和,圣贤禀受,法象本类,故多文彩。瑞应符命,莫非文者。晋唐叔虞、鲁成季友、惠公夫人号曰仲子,生而怪奇,文在其手。张良当贵,出与神会,老父授书,卒封留侯。河神,故出图,洛灵,故出书。竹帛所记怪奇之物,不出潢洿。物以文为表,人以文为基。棘子成欲弥文,子贡讥之。谓文不足奇者,子成之徒也。

注释解释:

  • 或(有的人)
  • 或曰(有人说)
  • 士(古代对读书人的称呼)
  • 论高(讨论的高低程度)
  • 何必(为什么)
  • 以文(用文采、文章等)
  • 成(成就)
  • 物(事物)
  • 华而不实(表面看起来华丽但实际上并无实质内容)
  • 实而华者(外表看似简单实际却富有内涵)
  • 《易》(指《周易》这本书)
  • 情见乎辞(言辞中表达的情感)
  • 出口为言(言论是言语的总称)
  • 集札为文(把文字集结成文章)
  • 德弥盛者文弥缛(道德越深厚,文笔就越华丽)
  • 德弥彰者人弥明(德行越显著,人物就越明亮)
  • 大人德扩其文炳(大人的德行扩展开来,使得文章更加辉煌)
  • 小人德炽其文斑(小人的德行炽热,使其文采斑驳)
  • 衣服以品贤(服饰是用来区分贤能人士的工具)
  • 贤以文为差(贤能的人通过他们的文章来区分)
  • 愚杰不别(愚蠢和杰出无法区分)
  • 须文以立折(需要借助文章来确定是非)
  • 非唯于人(不仅仅是对于人而言)
  • 物亦咸然(万物都如此)
  • 龙鳞有文(龙的鳞片上都有纹路)
  • 于蛇为神(对蛇来说就是神圣的)
  • 凤羽五色(凤凰的羽毛有五种颜色)
  • 于鸟为君(对鸟来说就是君主)
  • 虎猛(虎威猛无比)
  • 毛蚡蚖(虎身上的毛很茂盛)
  • 龟知(龟知道如何背对着背)
  • 此四种体不质(这四种东西都是非物质的)
  • 于物为圣贤(对于事物来说就是圣贤)
  • 山无林则为土山(没有树木的山就变成了土山)
  • 地无毛则为泄土(地面没有毛则变成了泄土)
  • 人为仆人(人成为了仆人)
  • 土山无麋鹿(土山上没有鹿)
  • 泻土无五谷(泄土上没有谷物)
  • 人无文德(人们缺乏文明礼仪的修养)
  • 不为圣贤(不能成为圣人或者贤人)
  • 上天多文而后土多理(天空中的云彩丰富,土地才会治理好)
  • 二气协和(阴阳两个力量和谐)
  • 圣贤禀受(圣人接受天地之气)
  • 法象本类(模仿自然界的样子)
  • 故多文彩(所以有华丽的色彩)
  • 瑞应符命(吉祥的象征和预言)
  • 莫非文者(所有的都是文章的一部分)
  • 晋唐叔虞、鲁成季友、惠公夫人号曰仲子(晋朝的唐叔虞、鲁国成季友、春秋时齐国的国君惠公之夫人被称为仲子)(历史人物名字)
  • 生而怪奇,文在其手(他们的一生非常奇特,手上有神奇的图案)
  • 张良当贵,出与神会(张良得到了重用并得到了神灵的帮助)
  • 老父授书,卒封留侯(老子传授给他书籍,最终被封为汉代的留侯)
  • 河神,故出图,洛灵,故出书(黄河神出现图腾,洛水神灵出现图书)
  • 竹帛所记怪奇之物,不出潢洿(竹帛上记载的奇异的东西,都不在世俗之中)
  • 物以文为表,人以文为基(物体用文采来装饰,人类用文采来建立基础)
  • 棘子成欲弥文(棘子的名声想要变得华美)
  • 子贡讥之(孔子的学生子贡批评他)
  • 谓文不足奇者(认为文中的文字不足以显得独特)
  • 子成之徒也(子成这样的人就是追随者)

译文与赏析:
本文讲述了作者王充关于文学和道德的观点。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就不应仅仅依赖文章的华丽程度,更应该看个人的道德品质和实际行为。文章强调“文”与“质”的关系,即只有内在质量与外在表达相结合,才能成为真正的优秀之人。王充还通过对比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来阐述这个道理,如“山上无木则显土山”,“地上无毛则现土泽”,以及“人无文德则成仆人”。同时,他也指出有些事物虽然外观上看起来华丽但实则没有实质内容。文章最后一段通过古代名人的故事来进一步阐释这一观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