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者为文儒,说经者为世儒。二儒在世,未知何者为优。或曰:“文儒不若世儒。世儒说圣人之经,解贤者之传,义理广博,无不实见,故在官常位,位最尊者为博士,门徒聚众,招会千里,身虽死亡,学传于后。文儒为华淫之说,于世无补,故无常官,弟子门徒不见一人,身死之后,莫有绍传,此其所以不如世儒者也。”
答曰:不然。夫世儒说圣情,共起并验,俱追圣人。事殊而务同,言异而义钧。何以谓之文儒之说无补于世?世儒业易为,故世人学之多;非事可析第,故宫廷设其位。文儒之业,卓绝不循,人寡其书,业虽不讲,门虽无人,书文奇伟,世人亦传。彼虚说,此实篇。折累二者,孰者为贤?案古俊又著作辞说,自用其业,自明于世。世儒当时虽尊,不遭文儒之书,其迹不传。周公制礼乐,名垂而不灭。孔子作《春秋》,闻传而不绝。周公、孔子,难以论言。汉世文章之徒,陆贾、司马迁、刘子政、扬子云,其材能若奇,其称不由人。世传《诗》家鲁申公,《书》家千乘欧阳、公孙,不遭太史公,世人不闻。夫以业自显,孰与须人乃显?夫能纪百人,孰与廑能显其名?

诗句翻译

著作者为文儒,说经者为世儒。二儒在世,未知何者为优。或曰:“文儒不若世儒。世儒说圣人之经,解贤者之传,义理广博,无不实见,故在官常位,位最尊者为博士,门徒聚众,招会千里,身虽死亡,学传于后。”

译文

著作者为文儒,说经者为世儒。两个学派在世间,无法分辨谁是更优秀。有人这样说:“文儒不如世儒。世儒讲解圣人的经书,解析贤人的传记,义理广泛深远,无不是切实可见的,因此在官府中常常有职位,其中地位最高者为博士,门徒众多,召集千里之人,即使已经死亡,学问仍然流传于后世。文儒讲些华而不实的学说,对于世间毫无益处,所以没有固定的官职,弟子门徒一个也不见,即使已经去世,也没有人能够继承和传播,这就是他们不如世儒的原因。”

注释

  1. 文儒:指那些注重理论和形式的人,强调文学和修辞技巧。
  2. 史儒:指那些注重历史事实和传统规范的人,强调历史和道德教育。
  3. 世儒:指那些注重实用、政治和国家治理的人,强调实际效果和社会需求。
  4. 位最尊者为博士:在古代,博士是高级官员,负责教育和传授经典。
  5. 门徒聚众,招会千里:表示其学问影响范围大,吸引了大量追随者。
  6. 身虽死亡,学传于后:即使个人已经去世,他的学说和学问仍然被后来的人传承和发展。
  7. 义理广博,无不实见:指这些学说的内容广泛且深刻,能够真实反映和解释圣人的教导和贤人的事迹。
  8. 在官常位:在政府中有固定的职位,表明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9. 弟子门徒不见一人:表明其学派缺乏活跃的追随者和信徒。
  10. 莫有绍传:没有继续传承和发展。

赏析

该诗通过对比文儒和世儒的不同特点和成就,揭示了两种不同的知识追求和价值观念。文儒强调文学和修辞的技巧,而世儒则侧重于实用性和政治治理。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还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学问的不同需求和应用。此外,诗中提到的“位最尊者为博士”和“门徒聚众,招会千里”等描述,生动地描绘了世儒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进一步突出了他们在政治和文化上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