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毋嗣。大将军霍光请皇后征昌邑王。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玺、绶,尊皇后曰皇太后。癸已,光奏王贺淫乱,请废。语在贺及光《传》。
秋七月,光奏议曰:“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毋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奏可。遣宗正德至曾孙尚冠里舍,洗沐,赐御府衣。太仆以軨猎车奉迎曾孙,就齐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奉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
八月已巳,丞相敞薨。
九月,大赦天下。
十一月壬子,立皇后许氏。赐诸侯王以下金钱,至吏、民鳏、寡、孤、独各有差。皇太后归长乐宫。长乐宫初置屯卫。
{译文:} 在元平元年四月,昭帝突然去世,没有子嗣。大将军霍光请求皇后征召昌邑王。到了六月丙寅,昌邑王接受了皇帝的玺和绶带,尊称皇后为皇太后。癸已,霍光上奏说昌邑王有淫乱的行为,请求废黜他。这些事情都在贺及光的传记中有所记载。
{注释1: } 元平元年 - 指的是汉宣帝刘询即位的第一年,即公元前74年。
{注释2: } 昭帝 - 指汉宣帝刘询的长子刘据,他在位时国家政治稳定,百姓安宁。
{注释3: } 毋嗣 - 无子嗣,意味着没有继承人。
{注释4: } 大将军霍光 - 霍光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杰出军事和政治家,他在汉武帝之后继续辅佐宣帝,对巩固汉朝的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注释5: } 皇后征昌邑王 - 霍光请求宣帝的皇后亲自去征召昌邑王,以备后事。
{注释6: } 六月丙寅 - 农历的六月初三。
{注释7: } 受皇帝玺、绶 - 接受天子的象征性物品,象征着正式成为皇帝。
{注释8: } 尊皇后曰皇太后 - 将皇后尊称为皇太后,表明她的地位提升至与皇帝相等。
{注释9: } 语在贺及光《传》 - 这个句子中的“语”指的是记录了上述事件的历史书籍,而“贺及光的传”则是指霍光本人的传记。
{译文:} 秋天七月,霍光上书提议:“礼制规定,人道要亲亲故尊祖,尊祖所以敬宗。大宗如果没有子嗣,就应当选择支系子孙中贤能的人作为继承者。孝武皇帝的曾孙病已,有诏令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岁,师从儒生学习《诗》、《论语》、《孝经》,品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继承孝武帝之后嗣,奉承祖宗之业,惠及万民。”皇帝同意他的提议,派遣宗正德到病已所在的尚冠里舍进行迎亲,并进行沐浴仪式,赏赐御府的衣物。太仆使用车马迎接病已,并随同前往宗正府。庚申,病已在未央宫入见皇太后。被封为阳武侯。不久,群臣奉上皇帝的玺和绶带,皇帝即皇帝位,并在高庙行谒见礼。
{注释11: } 八月已巳 - 农历的八月初一。
{注释12: } 丞相敞薨 - 丞相公孙敞逝世。
{译文:} 九月,大赦天下。
{译文:} 十一月壬子,立皇后许氏。赐给诸侯王以下金钱,至于吏、民鳏、寡、孤、独各有差别。皇太后回归长乐宫。长乐宫最初设置了屯卫。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汉宣帝时期的政治变革过程,主要讲述了汉宣帝即位初期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诗中描述了霍光如何通过上书请求宣帝立其妻侄(后来的皇太子)为太子,并最终使太子登基的事件。此外,诗中也提到了其他几位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如公孙敞之死以及大赦天下等。这些事件的叙述不仅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个人命运,也体现了汉宣帝时期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