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已酉,皇后霍氏废。
九月,诏曰:“朕惟百姓失职不赡,遣使者循行郡国问民所疾苦。吏或营私烦扰,不顾厥咎,朕甚闵之。今年郡国颇被水灾,已振贷。盐,民之食,而贾咸贵,众庶重困。其减天下盐贾。”
又曰:“令甲,死者不可生,刑者不可息。此先帝之所重,而吏未称。今系者或以掠辜若饥寒瘐死狱中,何用心逆人道也!朕甚痛之。其令郡国岁上系囚以掠笞若瘐死者所坐名、县、爵、里,丞相、御史课殿最以闻。”
十二月,清河王年有罪,废迁房陵。
元康元年春,以杜东原上为初陵,更名杜县为杜陵。徙丞相、将军、列侯、吏二千石、訾百万者杜陵。
三月,诏曰:“乃者凤皇集泰山、陈留,甘露降未央宫。朕未能章先帝休烈,协宁百姓,承天顺地,调序四时,获蒙嘉瑞,赐兹祉福,夙夜兢兢,靡有骄色,内省匪解,永惟罔极。《书》不云乎?‘凤皇来仪,庶尹允谐。’其赦天下徒,赐勤事吏中二千石以下至六百石爵,自中郎吏至五大夫,佐史以上二级,民一级,女子百户牛、酒。加赐鳏、寡、孤、独、三老、孝弟、力田帛。所振贷勿收。”
译文
八月已酉日,皇后霍氏被废黜。
九月,皇帝下诏说:“朕深知百姓失职不赡,派使者巡视郡国,询问百姓疾苦。有些官吏或营私舞弊、烦扰民众,不顾其罪责,朕对此感到非常痛心。今年郡国遭受了水灾,已进行救济。盐是百姓的食物,但价格昂贵,导致民众困苦。其减免天下的盐价。”
又说:“法令明确,死者不可以再生,刑者不可以宽赦。这是先帝所重视的,但现在有些官员未能遵守此律。有的囚犯因掠打而死或饿死狱中,这怎么是对人道的违背!朕对此非常痛心。现在命令各郡国每年上报被掠打或瘐死狱中的囚犯的姓名、县、爵位和里数,丞相、御史考核评定结果上报。”
十二月,清河王年有罪,被废除并迁移到房陵。
元康元年春天,在杜东原上建造初陵,改名杜县为杜陵。将丞相、将军、列侯、吏二千石、财产达百万的人迁至杜陵。
三月,皇帝下诏说:“不久前,凤凰聚集在泰山与陈留,甘露降临未央宫。我未能彰显先帝的美好德行,安抚百姓,承天顺地,调节四时,获得吉祥之兆,赐予这些福祉,日夜兢兢业业,没有任何骄傲之色,内省自己没有过失。长久考虑,想到无穷无尽。《尚书》不是说:‘凤凰来仪,众官协调。’因此赦免天下的徒刑罪犯,赐给勤务的中二千石以下至六百石的官员以及自中郎至五大夫佐史以上二级的官员及平民一级,女子百人户牛、酒。加赐鳏夫、寡妇、孤儿、独居的老人、三老、孝悌力田帛。赈济借贷不要收取。”
注释
- “八月已酉” - 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日。
- “皇后霍氏废” - 霍氏被封为皇后,但在八月己酉日被废黜。
- “九月” - 月份标注,表示在九月初发生的事情。
- “诏曰” - 这是皇帝的命令或指示的开始。
- “百姓失职不赡” - 百姓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维持生计。
- “遣使者循行郡国问民所疾苦” - 皇帝派遣使者走访各地,了解民众的生活困难。
- “吏或营私烦扰” - 一些官员因个人利益而对民众造成骚扰。
- “死狱中” - 囚犯在狱中因各种原因死亡。
- “令甲,死者不可生” - 法令规定,不能让死者复活。
- “刑者不可息” - 刑罚不能免除。
- “先帝之所重” - 指先帝所重视的。
- “吏未称” - 官吏未能符合要求。
- “系者或以掠辜若饥寒瘐死狱中” - 被拘押的囚犯可能因受刑拷打或饥饿寒冷而死在狱中。
- “何用心逆人道也” - 他们的行为违背了人道。
- “乃者凤皇集泰山、陈留” - “刚才有凤凰聚集在泰山和陈留”。
- “甘露降未央宫” - “天降祥瑞之露于未央宫”。
- “朕未能章先帝休烈” - 我未能彰显先帝的伟大成就。
- “协宁百姓” - 安定百姓的生活。
- “承天顺地” - 顺应天道。
- “调序四时” - 调整时节。
- “获蒙嘉瑞” - 获得了吉祥的征兆。
- “赐兹祉福” - 赐给他福祉。
- “夙夜兢兢” - 日夜谨慎小心。
- “靡有骄色” - 没有骄傲之色。
- “永惟罔极” - 永远怀念无尽头。
- 《书》不云乎? - 《尚书》说:“不忘记”。
- “庶尹允谐” - 众官和睦相处。
- “其赦天下徒” - 现在释放天下的徒刑犯人。
- “赐勤事吏中二千石以下至六百石爵” - 赏赐勤劳的官员中二千石以下至六百石爵位。
- “自中郎吏至五大夫佐史以上二级” - 从中郎至五大夫佐史,共二级。
- “民一级” - 平民一户。
- “女子百户牛、酒” - 每个女子一百户牛、酒。
- “加赐鳏、寡、孤、独、三老、孝弟、力田帛” - 另外赐给鳏夫、寡妇、孤儿、独居老人、三老、孝悌力田帛。
- “所振贷勿收” - 赈济借贷不要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