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人谬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东南郊,日一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城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后,人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祠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于忌泰一坛上,如其方。后人复有言:“古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冥羊用羊祠;马行用一青牡马;泰一、皋山山君用牛;武夷君用干鱼;阴阳使者以一牛。”令祠官领之如其方,而祠泰一于忌泰一坛旁。
后二年,郊雍,获一角兽,若麃然。有司曰:“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盖麟云。”于是以荐五畤,畤加一牛以燎。赐诸侯白金,以风符应合于天也。于是济北王以为天子且封禅,上书献泰山及其旁邑,天子以它县偿之。常山王有罪,迁,天子封其弟真定,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然后五岳皆在天子之郡。
毫人谬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东南郊,日一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 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城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
译文:毫人谬忌上奏说,祭祀泰一是最重要的,而辅助祭祀的是五帝。古时,天子在春秋二季祭祀泰一于东南郊,每天用一头太牢,七天祭祀完毕,修建八条通向地府的道路。因此,天子命令太祝在长安城南郊建立祭祀泰一的庙宇,并按照谬忌所建议的方式经常进行祭祀。
注释:1. 毫人谬忌(máo rén mù jié): 古代的一个官职,可能是指祭祀主管官员。2. 祠(cí):祭祀的意思。3. 泰一(tài yī):古代神话中的最高神祇,地位仅次于天帝,是诸神之王。4. 辅(fǔ):辅佐,帮助。5. 五帝(wǔ dì):指传说中的五位上古帝王,分别为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和舜。6. 太牢(tài láo):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全备的仪式。7. 太祝:(tài shū)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掌管祭祀事宜。8. 常奉祠(cháng fèng cí): 常常供奉祭祀。9. 太牢:(tài láo):同上。10. 八通之鬼道(bā tōng zhī guǐ dào):指通往阴间的八条道路。11. 郊祀志(jiù shì zhì):《汉书》的一篇,记载了汉武帝时期对天地山川神灵等的祭祀活动及制度。
赏析:《汉书·郊祀志》记录了汉武帝时期的祭祀活动与制度,展示了汉代对于宗教和天地神灵的尊崇态度。文中详细记载了祭祀泰一的具体仪式和过程,包括祭祀所用的牛、羊、猪的数目以及祭祀的时间和地点。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看出汉代皇帝对于神明的敬畏和祈求神明庇佑的政治目的。同时,文章通过对祭祀活动的记述,也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宗教文化和宗教信仰。